三藩|吴三桂反清时兵力是清廷二倍,占据半壁江山,为何最后失败了( 二 )


要是从南方向北方统一 , 那真是比登天还难 , 同样是三国时期的孙权 , 数次北伐 , 别说进入中原 , 连长江北岸不远的合肥都打不下来 。
究其原因 , 从历史的原因来说 , 北方开发较早 , 人口资源丰富 , 南方人口相对较少;从地理上来说 , 中国的地形是 , 北面多平原 , 而南方多山河 , 北方骑兵多 , 南方水军厉害 , 船可以慢慢造 , 没有马场是养不出马来 。
吴三桂造反 , 从云贵高原入湖南 , 走的其实是一条西高东低的路 , 从长江上游地区 , 往下游打 , 在准备得当的情况下 , 能够马饮长江水 , 也不是困难 。
但是要是从湖南 , 过长江再往北进军 , 那就不容易了 , 所以 , 吴三桂兵锋所指 , 最多就是长江 , 其造反的愿景也并非推翻清朝的统治 , 而是希望划长江而治 , 通过控制四川、陕西以及整个长江以南的地区 , 对中原地区进行包围 。
三藩|吴三桂反清时兵力是清廷二倍,占据半壁江山,为何最后失败了
文章图片

吴三桂从康熙十二年造反 , 历时八年也算是与清廷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相持局面 。
吴三桂作为反清领导者 , 年事已高 , 缺乏进取精神
前面已经说到 , 吴三桂反清与北方形成长达八年的对峙局面 , 可以说 , 吴三桂并非没有机会取得胜利 , 如果在三藩气势强大 , 而清廷准备不充分的时候 , 直接向北进军 , 或许还有获胜的可能 。
然而 , 吴三桂起兵的时候 , 已经六十多岁 , 此时的他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 没有了当初的雄心壮志 , 变得有些昏庸迟钝 , 对军事上的决策也拿捏不准 。 这也是导致他后来败兵的原因之一 。
如果真的了解明末的历史 , 就会发现吴三桂在军事上是一个很优秀的将领 , 在松锦战役前期 , 年仅二十几岁的吴三桂以其高超的战斗技能与清军打一个平手 , 在此之前 , 明军野战几乎不敢与清军对战 。
吴三桂也以首功镇辽东 , 明军在松锦战役结束后几乎主力尽失 , 唯有吴三桂的军队保存建制 , 吴三桂也因此成为崇祯所依赖的将领 , 曾经赐予尚方宝剑 , 主要负责辽东军事 。
三藩|吴三桂反清时兵力是清廷二倍,占据半壁江山,为何最后失败了
文章图片

在山海关大战中 , 李自成将农民军精锐部队主力调来攻打吴三桂 , 吴三桂也是用实力教李自成做了一把人 , 李自成从山海关大战失利后 , 几乎一路溃退 , 吴三桂在邀请清军入关之后 , 穷追猛打农民军 , 吴三桂可以说是清朝建立的最大功臣 。
陈道明饰演的《康熙大帝》片尾曲 , 向上天再借五百年 , 唱起来是相当霸气 , 其实 , 别说五百年 , 吴三桂要是再年轻个十岁 , 反清可能不是以长江为分界线 , 而是以秦岭淮河;要是吴三桂年轻个二十岁 , 还真就是当年划黄河而治的想法;吴三桂要是年轻个三十年 , 正好三十多岁 , 那就是跟清军死磕到底 。
人在不同的年龄时期 , 所考虑的事情不一样 , 六十多岁的吴三桂 , 其实内心真实所想 , 不过是自保云贵之地 , 是康熙削藩 , 逼着吴三桂造反 , 结果吴三桂这一反就打到了长江 , 充分说明了 , 老骥伏枥 , 也不容小窥啊!
三藩看似强大 , 实际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三藩|吴三桂反清时兵力是清廷二倍,占据半壁江山,为何最后失败了】吴三桂反清 , 说到底并非单打独斗 , 而是伙同三藩 , 在叛乱初期大家四处响应 , 表面轰轰烈烈 , 实质上三藩内部各个心怀鬼胎 。
三藩|吴三桂反清时兵力是清廷二倍,占据半壁江山,为何最后失败了
文章图片

三藩之乱 , 虽名为三藩 , 真正反清到底的只有吴三桂 , 当然 , 往前追溯 , 吴三桂与其他藩王跟清廷的关系就不一样 , 其他藩王本身没有什么文化内涵 , 对明廷没有任何好感 , 都是反明之后 , 无路可走 , 早早就投奔了后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