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三国演义中,会出现两兵对峙,士兵观看双方大将对战的场景

_本文原始标题:为何三国演义中 , 会出现两兵对峙 , 士兵观看双方大将对战的场景
《英雄记》中 , 有这样一段记载:
郭汜在城北 , 布开城门 , 将兵就汜 , 言“且却兵 , 但身决胜负” 。
意思是 , 郭汜驻兵在城北 , 吕布大开城门 , 点兵前往讨伐郭汜 , 吕布对郭汜说道:“双方却兵 , 你我二人来决胜负”
为何三国演义中,会出现两兵对峙,士兵观看双方大将对战的场景
文章图片
【为何三国演义中,会出现两兵对峙,士兵观看双方大将对战的场景】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中 , 常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 两军对战 , 往往是各自大将出列 , 双方单挑对战 , 或是大战几十回合 , 或是大战几百回合 , 直到一方人头落地 , 然后才大军扫荡过去 , 结束战争 , 失败的一方横尸遍野 。 在这样的战争中 , 大将才是主角 , 而士兵仅仅只是陪衬 。
有人就会疑问:为何不直接两军开打 , 为何大将对战时 , 两军士兵分列两边 , 就好像是看戏一般?
其实真实的战场 , 并非如此 。
为何三国演义中,会出现两兵对峙,士兵观看双方大将对战的场景
文章图片
当然 , 主将的勇猛 , 能够提高士气 , 有时候主将的英雄魄力 , 甚至能够震煞敌军 , 例如《三国志》中 , 关于张飞的一段记载:
飞据水断桥 , 睁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 , 可来共决死!” 。 敌皆无敢近者 , 故遂得免 。
敌人不敢上前 , 然后罢兵的原因 , 有两种 , 除了张飞的勇猛之外 , 还因为“据水断桥” , 据水断桥表明张飞要决一死战 , 然而 , 据水断桥这么大的工程 , 并不是张飞一人完成的 , 可能有埋伏 。
正史上 , 关于双方将领对战 , 而两军士兵在一旁观战的记载 , 也并不是没有 。 在《二十四史》之一的《新五代史》中 , 记载着这样一场战斗:
守光将单廷珪、元行钦 , 以骁勇自负 , 鲁奇每与二将斗 , 辄不能解 , 两军皆释兵而观之 。
为何三国演义中,会出现两兵对峙,士兵观看双方大将对战的场景
文章图片
五代十国的后唐名将夏鲁奇 , 自持武力过人 , 亲自出马与单廷珪、元行钦单打独斗 , 有趣的是 , 双方的士兵 , 皆放下武器 , 像看戏一样观赏这场武术表演 。
这样的战争 , 在小说家笔下 , 就变得烂漫了起来 , 于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中 , 便大量运用这样的场景 , 以此来表现书中人物的骁勇 。
我们所知道的“回合”二字 , 其实是旧小说家常用的术语 , 古代战争是近身搏击 , 单挑对战时 , 一方出招 , 一方招架 , 便是一回合 , 双方都不死 , 便各自回头再来决斗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何《三国演义》中 , 会出现大将先单挑对战的情节呢?其实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
为何三国演义中,会出现两兵对峙,士兵观看双方大将对战的场景
文章图片
两兵对峙前 , 假若一方大将如张飞般提出:“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 与我决一死战!”
对于这种叫嚣 , 最恰当的比喻便是在踢馆子 。 古代战争 , 大将得要身先士卒 , 如果大将自己都贪生怕死 , 那么士兵怎么会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呢!大将领兵 , 讲究的是威望 , 如果大将不敢应战 , 即使这场战争靠双方士兵搏杀胜利了 , 这位临阵脱逃的大将 , 以后拿什么威望带兵呢!
至于两军大将拼杀 , 双方士兵不敢轻举妄动 , 皆在观战 , 理由很简单:没有军令不敢轻举妄动 , 或者被下了军令不敢违背 , 除非拼杀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 否则出手相救便是在藐视、在看不起
为何三国演义中,会出现两兵对峙,士兵观看双方大将对战的场景
文章图片
当然 , 得是在两军势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 , 才能看见双方大将单挑的场景 , 假若领着一小部队人马遇到百万雄师 , 请求大将之间的单挑 , 对方是不会应允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