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邀请杨振宁一聚,两人交谈1.5小时,杨振宁:啥都没学到( 二 )


1922年 , 爱因斯坦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 , 大放光彩之时 。 中国安徽合肥市的一对父母 , 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杨振宁 。 而此时正在父母怀中咿呀学语的他 , 并不清楚自己将会在20多年后 , 会与远在几万公里外的\"大神\" , 相谈甚久 。
杨振宁见到\"偶像\"爱因斯坦杨振宁的母亲非常在意对孩子的教育 , 所以从杨振宁三、四岁的时候 , 就开始认识汉字 , 和学习算数 。 而杨振宁也很聪明 , 短短1年的时间就认识了3千多字 , 50以内的加减法完全能回答正确 。 之后上了小学、初中 , 学习也非常出色 。
杨振宁1938年 , 才读高二的杨振宁更是直接挑战了统考 , 最终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被西南联大录取 , 上了大学后的他 , 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开始大量查阅有关物理的书籍 , 论文 。 也就是在这时候 , 他看到了爱因斯坦的论文 , 得到了非常大的启发 , 并对爱因斯坦产生了崇拜之情 。
杨振宁从西南联大毕业后 , 又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本校的物理学部的研究生 , 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 , 他还不断地尝试验证国外物理学家 , 发表的那些观点、论文 。
其中实验最多次的就是爱因斯坦提过的那些理论 , 每尝试一次 , 他对爱因斯坦的崇拜就又加深一点 , 已然是个\"小迷弟\"了 , 不过在当时 , 爱因斯坦确实是很多人的\"偶像\" 。
1945年 , 杨振宁研究生毕业后 , 就拿着奖学金去了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深造 , 在导师的建议下 , 开始学习哲学 。 三年后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次年 , 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 和李政道一起合作 , 两人共同探讨 , 进步 , 一同发表了许多关于物理的文章 。
杨振宁命运之轮就这样悄然转动 , 此时的爱因斯坦恰巧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 对这两位年纪轻轻却造诣颇高的研究员 , 也有所耳闻 。 而杨振宁和李政道曾经发表过 , 一篇关于\"统计力学\"的文章 , 引起了爱因斯坦的兴趣 , 于是他邀请了两人 , 来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一番交流 。
收到邀请的两人当即愣在了原地 , 杨振宁捏了捏自己的大腿 , 有点疼 , 这是真的!他欣喜若狂 , 李政道更是反复向传话人确认 , 生怕是自己听错了 。 前来传话的老师含笑地看着两人 , \"你们没听错 , 确实是爱因斯坦先生想邀请你们 , 一起聊聊天 。 \"
\"太棒了!\"杨振宁和李政道开心地抱到了一起 , 忽然杨振宁想到了什么 , 立刻放开了李政道 , 对老师有些不好意思道:\"麻烦您等我们一下 , 我们换个衣服就去 。 \"李政道这才发现两人的衣服 , 都是皱巴巴的 , 就这样去见爱因斯坦先生 , 显然是对他的不尊重 。
杨振宁杨振宁与爱因斯坦交流1.5个小时 , 出来后:什么都没学到半个小时后 , 整装待发的两人齐刷刷地站在门口 。 此时他们的兴奋激动的心情 , 已经稍稍平复 , 却还是有点紧张 。 但能和爱因斯坦先生进行交流 ,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 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 他们必须牢牢把握 , 好好表现 。
随着房门被一点点打开 , 爱因斯坦的模样逐渐展现在两人的面前 。 杨振宁深吸了一口气 , 看着面前已经年过半百的爱因斯坦 , 率先打了招呼 , 李政道紧跟其后 。 此时的爱因斯坦没有了年轻时的锋芒毕露 , 带给杨振宁的第一印象是平静沉稳 。
然而随着越来越深入的交流 , 杨振宁却发现爱因斯坦更像一位\"老顽童\" , 会有许多新奇的想法 , 偶尔也会开开玩笑 。 大多时候 , 都是爱因斯坦在侃侃而谈 , 杨振宁和李政道静静聆听 , 偶尔会点头回应 。 爱因斯坦从\"统计力学\"聊到\"力学模型\" , 又聊到了\"光学效应\" , 看着他的表情显然十分愉快 , 直到1.5小时后 ,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才意犹未尽地放两人回去 , 然而等杨振宁事后想起这事时 , 却无奈摇了摇头 , 称自己什么也没学到 。 因为当时自己太紧张了 , 再加上爱因斯坦是德国人 , 有时一激动就会说成德语 , 那些高深的术语加上不熟悉的语言 , 杨振宁自然听得云里雾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