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谁在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子女配偶是主力( 二 )


老人瘫痪康复治疗
耗钱耗力打持久战
 北京市民赵亮(化名)的父亲在经过复健治疗后 , 已经有了好转 , 现在可以独自扶着小三轮车慢慢走到小区门口坐着了 。
17年前 , 赵亮的父亲跟朋友外出骑摩托车 , 回来的路上摩托车翻进了沟里 , 导致身体瘫痪 。
为了照顾老人 , 赵亮已经记不清自己究竟换了多少个工作了 。 有一段时间 , 地点越换越偏 , 工资越换越低 。
“那段时间特别难捱 , 工作压力大 , 回到家看到老人烦 , 我也烦 。 老人一旦失去自理能力就需要全天候有人在旁边 , 除了生活上的照顾 , 还要经常给他按摩、说说话 。 所以照顾失能老人不是简单喂个饭、洗衣服那么简单 。 刚生病完全不能自理那几年 , 我天天失眠、焦虑 。 经济压力也大 , 生活看不到一点光 。 ”回忆起那段时间 , 赵亮庆幸母亲和妻子还能帮衬着照顾 。
当父亲卧床不能动弹的时候 , 不管上班多累 , 赵亮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父亲翻身擦身体 。 “偏瘫是最害怕生褥疮的 , 我之前在医院听到一个病友家属在说 , 有个偏瘫老人放在家里整天没人管 , 最后身上都烂得不成样子了 。 我听后暗自下定决心 , 一定要坚持给父亲翻身擦身体 , 关键是家里除了我没人能翻得动我父亲 。 ”说到这 , 赵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
【法治日报|谁在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子女配偶是主力】“病人其实是最需要阳光的 , 你要让他看到公园里下象棋的老大爷 , 跳舞的老大妈 , 让他感受到同龄的老人那种生命的活力 , 对他康复都是有好处的 。 ”因此 , 每到周六周日有空的时候 , 赵亮都会推着父亲到小区楼下或者附近的公园去晒晒太阳 。
赵亮的父亲生病前期尝试了推拿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多种方法 , 后期又开始进行坐位训练、翻身训练 , 如今能一个人扶着小三轮车慢慢走动了 。
北京市民刘静一家同样也在复健道路上努力前行 。
“慢点儿 , 慢点儿 。 ”每周六一大早 , 刘静和丈夫都会带着父亲去医院做针灸 。 难的是家里的楼是老小区没有电梯 , 每次都是丈夫背着父亲 , 她一边抬着轮椅 , 一边扶着父亲的后腰 , 和丈夫两个人从五楼一步一个台阶跌跌撞撞地下楼 。
刘静和丈夫是双职工 , 家里的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 父亲以前是小学教师 , 生病以来医保解决了很大一部分 , 但关键是后期照护 。 “老人身边没有人我们不放心 , 于是就开始请专人看护 。 其实是保姆加护工 , 价格要比普通保姆贵一些 , 但是我们安心 , 而且这样照顾也会更加周全 。 ”
因为父亲属于中度中风 , 以前医生说有康复可能 , 刘静就到处求医问药 , 最终找到现在就诊的这家康复中心 。 每个周六 , 刘静都会风雨无阻地带着父亲去看诊 , 平时都是和丈夫一起去 。 有一次丈夫在单位有事忙不开 , 她只能一个人先把轮椅抬下去 , 再用一只手扶着父亲的腰部 , 另一只手紧拉着父亲的胳膊踉跄地往下移动 。
“我一个人把老人送下去之后 , 扭回头看着那么高的楼 , 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力气 。 但是其实也挺危险的 ,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点后怕 。 ”刘静说 。
父亲生病以来 , 刘静的个人积蓄基本都花在了为老人请保姆、护工上 , 她很少再有个人自由时间 , “以前周六周日 , 都是跟朋友、同事出去逛街 , 父亲生病以后很少再出去过周末 , 都是在家里陪老人” 。
子女配偶提供服务
养护中心占比不高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近日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 , 对部分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岁至59岁成年人调查后发现 , 65岁是老年人面临失能风险的重要转折点 。
报告显示 , 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 , 总失能率为11.8% 。 也就是说 , 超过10%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无法完全自理 。 基本自理能力的衰退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 , 25.4%的老年人需要全方位照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