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地评线】迎风而立|“小公章”带来“大改革”
浦东开发陈列馆最近成了“网红打卡点”,展出不少“老物件”,其中一枚特殊的“小公章”引起不少参观者的注意 。浦东新区成立之前,当时上海各区、局的公章是4.5厘米,市政府的公章是5厘米 。经市领导同意,浦东新区公章直径确定为4.8厘米 。看似一点“小改动”,预示着浦东“特中有特”,将掀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一轮浪潮 。
浦东的开发开放,承载着跨世纪的厚望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城市,面临改革发展的诸多瓶颈 。在这样的历史关头,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向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刚刚启动开发开放的浦东百业待兴,有美国《时代》周刊采访人员向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发问:“上海的官僚主义像长城的石头一样坚硬,你们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浦东新区对外商投资更有吸引力?”朱镕基表示,过去上海一个项目要盖一百几十个图章,但现在建立了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目标是审批外资项目只盖一个图章 。
如今,这个承诺已经成为现实 。为了聚焦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准入难的问题,浦东新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推出先照后证、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举措,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 。通过“政府侧”向“企业侧”转变的改革,政府审批、监管服务等全流程作了系统性的革命再造,提高了企业的满意度,也提升了事中事后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 。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努力让每一项改革都发光发热,这是浦东30年改革始终秉持的原则 。“大家要戴着钢盔去搞浦东的事,要有不怕被砸的勇气!”这是浦东“老开发”们津津乐道的一句话 。
在张江科学城这片世人公认的创业乐土上,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骑着自行车进来,开着宝马车出去 。”在创业者“逆袭”背后,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的发展“堵点”,有关部门设计了很多系统集成性的改革项目,包括建设生物医药研发的公共平台、发放创新券降低研发成本等,通过汇聚生物医药产业的“朋友圈”,推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
正是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才让浦东凸显出“双轮驱动、同向发力”的格局 。浦东在全国率先研究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使浦东众多中小生物医药企业解决了创新成果变产品、产品变商品的问题,把浦东的科技研发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遇上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有关部门不先做“技术判断”——按规定可不可以做,而是做“价值判断”——想想这件事到底应不应该做 。以新零售的代表盒马鲜生为例,如今消费者可以直接在超市选择海鲜并当场烹饪享用,但当时这种“四不像”的新业态,给政府的发证和监管带来不小难度 。浦东相关部门没有简单说“No”,而是突破原有做法,积极探索创新,率先颁发“零售+餐饮”一体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接着把互联网功能业态加入食品许可证,如今,这种模式已向全国推广 。
浦东的改革创新成果如何?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已有328项改革试点向全国复制推广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 。浦东的改革不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而是始终胸怀大局、立足全局,在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和推动 。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三十而立的浦东,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勇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尖兵,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未来可期!
【浦东|【地评线】迎风而立|“小公章”带来“大改革”】(宋宁华)
推荐阅读
- 集聚|空中画卷 大美浦东
- 浦东发布|浦东航运服务正成为世界级品牌!【而立浦东再出发】
- 浦东发布|今起在“浦东观察”预约,总书记看过的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
- 面包财经|祝而立浦东再出发!,我在奉贤区
- 浦东|【我在中国当大使】“ 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
- 集装箱|浦东30年③丨迈向深水港
- 浦东|浦东“引擎”助推中国积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 默克|连线默克德国总部毕康明博士:浦东30年,为何追加投资建设默克全球最新、最广的电子科技中心
- 浦东|勇立潮头
- 孙立|“未来10年,世界第一,我与浦东共成长” | 而立浦东?三十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