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死是苦的 , 生也是苦的” ,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 , 一波又一波的生死相送 , 汇集在一艘海船上 , 承载着生命同类的大苦恼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晨光熹微 。 六点时分的海面上泛出淡淡的青蓝色 , 停靠在大连六号港口的三艘海葬专用船上 , 陆续有家属排队登船 。 这些携带亲人骨灰的家属约100来位 , 从铁岭乘坐8个小时的车程来此海葬 。 三声鸣笛后 , 家属们各自站在二层船板、船尾、船身两侧 , 面色凝重、等船出发 , 一起完成一场郑重的告别仪式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待船驶出港口约半小时 , 三声鸣笛再次响起 。 家属们在船员的提示之后 , 将白色骨灰盒投放在海水里 。 骨灰盒在海面上漂浮不到几分钟 , 直到缩成一点 , 沉入海底 。 船员抛洒喂食 , 海鸥齐飞 。 家属胸腔里发出的呜呜咽咽 , 被呼呼的海风吹得七零八落 。 抬眼之际 , 海天一色 , 一层薄雾笼在场景之中 , 为这场葬礼覆盖了又软又薄的灰色蒙板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对海三鞠躬后 , 海葬仪式结束 。 回港的船舱里 , 一位中年男性与船长攀谈了几句 。 他已为已逝的长辈送行 , “老了老了 , 生前啥都不舍得花 , 死了也就给子女留个数 。 ”

“可不是嘛 。 人生在世 , 该吃吃 , 该喝喝 , 儿孙自有儿孙福 。 ”船长名叫陈琦 , 64岁的年纪 , 鬓角也已斑白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祭祀台上的骨灰盒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含泪投放骨灰的家属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像这样的海上葬礼 , 陈琦已经操持了二十多年 , 见证了无数场生离死别 , “来这里海葬的家属 , 一种是对海有情怀的人 , 对生和死看得开 , 不想给子女儿孙添更多的负担 , 认为葬到海里还可以周游世界 。 除了寿终正寝的老人 , 意外死亡的年轻人较多 , 比如自杀、车祸、突发重病等 。 东北有这么个习俗 , 若家里老人没去世 , 早逝的年轻人不能进祖坟 , 所以他们也会选择海葬 。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1997年 , 当地政府开始提倡海葬 , 民政部门除了为家属承担包括海葬、交通费、住宿的开销 , 还发放补助金 , 因此海葬多被成为“穷人的葬礼” 。 在政策支持下 , 陈琦也和民政部分合作 , 操持起“集体葬礼” 。 每次上船最多可达200人 , 平均30-40具骨灰 , 装进由降解材料特制而成的骨灰罐 , 一并投放到海里 。

他有三艘海船 , 一艘小油艇 。 除了海葬业务 , 还有很多佛教信徒常年来这里放生 。 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 基本构成了他在海船上的生活日常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人都道“人生苦短” , 陈琦却说“人生苦长” 。 秋冬季节的海风从太平洋吹过来 , 他指了指船头 , “迎面行驶时 , 海面一望无垠 。 ”他又指向另一侧逆风面 , “你转身看 , 那些白花花的浪头 , 才是苦海无涯 。 ”

“死是苦的 , 生也是苦的” ,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 , 一波又一波的生死相送 , 汇集在一艘海船上 , 承载着生命同类的大苦恼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死之苦恼

二十年前 , 陈琦的海船只做打渔和旅游生意 , 每天拉一船客人去海里钓鱼或者旅游 。 航线可远到300多海里 , 每位客人收费达几千元不等 , “做的都是富人的生意” , 很有市场 。 但后来随着鱼类资源渐渐匮乏 , 鱼也越来越不好钓 , 生意逐见萧条 , 只能做旅游业务 。 一次 , 民政部门的朋友找他帮忙做一场海葬 , 他欣然应允 , 但不料 , 因为传统观念里对葬礼的忌讳 , 旅游业务也做不起来了 , 陈琦自嘲道:“上了这条贼船 , 就下不来了” 。
大连|上午海葬、下午放生 一艘大连海葬船的生死苦恼
本文插图


在陈琦心里 , 自己这辈子 , 都要交代给海 。 小时候 , 从家中推开窗户 , 就是大海 。 与妻子李冬兰相识之初 , 他介绍自己说:“我家后院就是大海 。 ”年过六旬 , 身体毛病也多了起来 , 他和妻子便开始交代自己的身后事 , “等百年了 , 我们都要海葬 , 既是因为热爱大海 , 也是忠于这个职业 , 可以去海底陪陪这些被我海葬的人 , 多好啊 。 ”他称之为“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 , 大海是他一辈子的情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