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军事,导弹|导弹阵地上的“父子兵”
月隐星稀 , 夜战正酣 。在一场火力突击演练中 , 一对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他们时而一起研究战场保障计划 , 时而共同为装备把脉排障……他们 , 是火箭军某旅的一对“父子兵”——导弹专家、高级工程师佘建斌和助理员佘立明 。
同一个强军梦 , 凝聚起两代人 。金秋时节 , 采访人员踏访祖国大江南北的座座导弹阵地发现 , 像他们一样的“父子兵”还有不少 。他们 , 有的相距千里相互勉励研战谋战;有的同在一个营连并肩作战;有的共同奋战科研战线攻坚克难……
后浪推前浪 , 终究汇聚成改革强军的滚滚浪潮;新兵与老兵 , 共同战斗在砺剑铸盾的火热战场 。
连日来 , 与火箭军部队3对父子兵面对面交流、零距离跟训中 , 采访人员聆听他们接力从军、携手战斗、逐梦沙场的故事 , 从中感受到了当代军人对军营的挚爱深情和为国担当的浓浓情怀 。
“读懂您的唠叨 , 我有了前进的动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佘建斌和儿子佘立明一起探讨装备接收要点
金秋十月 , 西北高原 , 寒意浓浓 。
漆黑一片的大漠中 , 一盏孤灯格外显眼 。野战帐篷里 , 火箭军某旅保障处助理员佘立明埋头加班——他要连夜准备完第二天装备交接所需的物资 。
这样的装备交接他已组织过很多次 , 就算不熬夜准备 , 他也大概清楚需要什么 。但这次不同 , 负责技术把关的是他父亲——火箭军导弹专家、旅高级工程师佘建斌 , 一个在佘立明眼中极其严格且刻板的人 。
父亲佘建斌从事装备工作已经整整37年 。佘立明8年前军校毕业后 , 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这些年 , 佘立明参加过许多次任务 , 和父亲一起奋战的就有13次之多 。即便如此 , 对于佘立明的工作 , 父亲依然没有放心的时候 。
“总有唠叨不完的‘提醒你一句’ 。”佘立明的孩童时代记忆里 , 父亲是个寡言少语的人 , 可到了部队后 , 父亲虽然威严不减 , 却变得唠叨了 。
父子工作重叠的日子 , 是佘立明心慌别扭的时刻 。2017年9月 , 父子俩同时参加某装备接收任务 , 佘立明作为牵头人负责安排和协调 , 由于经验不足、指挥不当 , 致使接收现场车辆和人员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
“佘立明 , 我提醒你一句 , 装入列车的数量和你手上的清单是不是一致?和厂家交出的是不是一致?编号是不是一致?”在现场把关的老佘看出问题 , 板着脸提醒 , 语气之重让佘立明完全没有感受到那是他的父亲 。
不过有问题就是有问题 。佘立明赶紧盯住现场 , 迅速逐一指定负责人 , 对每节车辆进行清查 , 核对包装编号 , 这才避免了混乱 。
工作上 , 高级工程师佘建斌出差 , 大都由担任装备助理员的佘立明安排负责 。资料准备是否齐全、情况是否掌握清楚、时间是否对接准确、考虑问题是否周到 , 一定是父亲必问的问题 。从旅里去往高铁站的路程只有短短数十分钟 , 父亲佘建斌硬是用这段时间讲了一堂课 , 让负责带车的佘立明神经紧绷 , 生怕答不上来或者出错挨训 。
“被谁说都不愿被他说 。”父亲为何唠叨 , 佘立明心里虽然也懂 , 却总觉得不服 , 他无数次暗下决心 , 让父亲找不到唠叨的机会 。每一次受领任务 , 佘立明都特别细致 , 涉及到的数据资料 , 不反复核对个三五遍绝不放手 。多位领导这样夸他:“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细致的高标准 , 难得!”
佘立明的工作得到肯定 , 在圈内赢得了一定名声 , 可父亲从未当面表扬过他 。直到那年 , 佘立明在体检中被查出心脏室性早搏 , 复查确诊后被强制安排住进了医院 。
得知情况 , 在数千公里外刚参加完某产品出厂评审会的佘建斌 , 连夜购票乘飞机赶到了医院 。
佘立明住院期间 , 母亲换班照料时告诉儿子:“其实你爸最疼你了!”这句话 , 佘立明打心里不太赞同 。可看着头发花白的父亲忙前跑后 , 又找医生询问病情治疗方案 , 又问护士咨询生活饮食注意事项 , 还不断给老同学打电话了解偏方妙招 , 佘立明心里五味杂陈 。
推荐阅读
- 梭鱼|法国新型梭鱼级核潜艇首艇交付 搭载“飞鱼”反舰导弹
- 军事演习|炮兵靶上演实弹炮火演练大片
- 国内军事,国防|为战而研,需要跨越几道坎
- 军事旧闻|亚美尼亚被西方害惨,遭遇耻辱惨败,却怪罪俄罗斯出手太晚了
- 国际军事|俄罗斯将在红海沿岸建海军基地
- 长江口|长江口16日-20日将进行军事训练,禁止驶入
- 军事演习|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开展实弹战术演练
- 美国|非常时期,白宫释放危险信号,俄议员警告:中国将会被美导弹包围
- 军事旧闻|阿塞拜疆疯了?索要3000亿战争赔款!亚大批平民拒不平等条约
- 国际军事,俄军|局势再生变数:阿塞拜疆高官突然反悔,惹恼俄罗斯强硬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