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古代没有避雷针,房屋建筑多是木结构,那一般如何避雷?( 二 )


所以我们会在古文献记载中看到 , 即使有蚩尾的存在 , 建筑物仍然会遭到雷击的原因 。
避雷针|古代没有避雷针,房屋建筑多是木结构,那一般如何避雷?
本文插图

石屋避雷法
南北朝时期 , 南朝宋的盛弘之所著的《荆州记》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湖阳县 , 春秋蓼国樊重之邑也 。 重母畏雷 , 为石室避之 , 悉以文石为阶砌 , 今犹存 。 ”
大概意思是说 , 家住湖阳县的樊重是个孝子 , 因为母亲害怕打雷 , 就用石头为母亲建造了一间可以避雷的房子 , 还用漂亮的石头做了台阶 。 直到作者成书时 , 这座房子还存在 。
这本书成书时间大概是在公元437年左右 , 而樊重生活的时代是西汉末年 。 盛弘之当时为官 , 利用空余时间游览了荆州一带的山水景色 , 根据每一个地方的景点 , 写出了《荆州记》 。 大概率上讲 , 他的记载应该是没有错的 。
这段文字争论的焦点在于 , 樊重搭建的避雷石室 , 它的建筑形态是怎样的?有人认为是在山上开辟出的空间比较大的石室 , 也有人认为 , 是平地上用大理石堆砌而成 。
但是不管哪一种 , 古人对于石头能够避雷的这个认识 , 是毋庸置疑的 。
所以 , 古代的很多房屋通常建在砖石台基上 , 除其本身有绝缘性外 , 也阻隔了土壤中的水分侵入建筑 , 使其整体能保持较高的电阻 。
避雷针|古代没有避雷针,房屋建筑多是木结构,那一般如何避雷?
本文插图

自然消雷法
从小 , 父母和老师就告诉我们 , 出门在外遇到打雷闪电 , 千万不要跑到大树下避雨 。 之所以不能这么做 , 究其原因 , 就是因为雷电通常会选择地面比较突出的物体作为雷击对象 。
人站在树下避雨 , 万一打雷就会接触到雷电带来的巨大电流 , 不仅树会被摧毁 , 人也会被击伤甚至死亡 。
基于这个原因 , 古代人的建筑物周围 , 便会有一些高于房子的树木存在 。 这种情况下 , 万一打雷的话 , 雷电击中的就是树木 , 而不是百姓的房屋 。
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隐患 , 房屋若距离树木太近 , 树木被雷击到 , 就容易压到房屋 。 所以一般情况下 , 建房时会考虑离树木稍远一点的地方 。
从古至今 , 流传下来的避雷方法大抵就是这三种 。 第一种方法和第三种都是比较常见的 , 而且效果比较好 。
第二种方法不一定是所有的古人都可以做到的 , 毕竟樊重作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 , 作为南阳大姓 , 没点钱还真说不过去 。 只有在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下 , 兴许才能修建出具有避雷作用的石屋来 。

避雷针|古代没有避雷针,房屋建筑多是木结构,那一般如何避雷?
本文插图

现代社会的避雷方法 , 是在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的基础上 , 进一步完善而成 。 其实早在我国汉武帝时期 , 就已经有了最早的避雷针雏形 , 蚩尾 。
所以要说避雷针是美国人的专利 , 恐怕我们的汉武大帝不会答应 。
当然 , 从我国古代的一些相关记载来看 , 古代一般多是被动防雷 , 这与古人对雷电的认识也是相符的 。 而且房屋建筑的位置和周边的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 , 这也是古人积累下的宝贵经验 。
参考资料:《说卦传》《苏氏演义》《荆州记》《我国古建筑的避雷措施》
图片源于网络 , 若有侵权 , 请告知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