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为啥一个简单的涨价,数据分析师都算不清楚?( 二 )
如果这些前提不成立 , 分分钟策略会玩坏 , 或者是吸引不来足够的用户 , 或者是被人薅完一波走人 。 因此用户的购买转化率 , 复购率会直接影响涨价效果 。
再进一步问:用户购买转化率 , 复购率又和啥有关?可能大家随口能说出:有热播剧看 , 别人家涨价更猛 , 新用户对收费没概念一类理由 。 但是注意:这些理由无法被数据量化 。 因此得找到能用数据验证的 , 比如:在线频次减少 , 单次在线时长下降 , 连续播放减少等等 , 区分新老用户(如下图) 。 这样才能找到更深层原因 , 而不是停在:自从提价以后20元套餐卖的少了 , 这种把图表又哔哔一遍的复读机水平上 。
文章图片
那么 , 考虑到这一层 , 是不是足够了呢?还少了什么?
5 考虑业务动作
都是涨价
等对手先调价VS 我先涨为敬
把新包装的套餐摆在前边 VS 直勾勾把价格表改了
满大街吆喝:我要涨价啦!VS 暗搓搓的改掉价格表
文章图片
这些做法 , 都是已确定要调价的情况下 , 通过改变宣传话术 , 宣传节奏 , 宣传时机 , 达到更不同的效果 。 特别是针对虚拟产品 , 在价格锚定模糊的时候 , 就更容易给消费者产生错觉 , 从产生更强/更弱的效果 。
作为数据分析 , 要了解这些具体细节 , 才能全面评估涨价动作的影响时间范围 , 而不是憨憨的按最基础模型 , 从调价一刻开始计算 。
6 小结
综上 , 一个看似简单的题目 , 看似简单的业务逻辑 , 可结合具体行业特点 , 产品属性 , 用户习惯 , 业务动作以后 , 就衍生出各种可能性 。
因此想做全面评估 , 就得对业务细节有深入了解 , 提前梳理清楚业务假设前提 。 这样才能定义清楚到底影响周期从啥时候开始算 , 到底哪些用户行为是自然演化 , 哪些是促销带动 。 否则 , 不做深入思考 , 只是憨憨的把每天付费数据摆出来 , 不但无法看到数据背后含义更是会在业务轮番攻击中败下阵来:
“你有没有考虑宣传影响!“
“你有没有剔除外部因素!”
“你有没有考虑长期效应!”
“你用旧产品体系模拟个屁!”
“转化率低了所以呢?”
“我们要深层次的分析!”
【数据|为啥一个简单的涨价,数据分析师都算不清楚?】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
推荐阅读
- 娱乐最小编|伊能静有多“壕”?双十一用3个号买900件商品,光一个面霜就万元
- 消息资讯|Veritas收购Globanet,扩展其数据合规产品支持微信与钉钉
- 兴趣|百度双十一搜索大数据背后,藏着整个电商产业新格局
- 折射出|数据增长新思维:留量思维折射出新的增长体系
- 直播|创维电视11.11销量增长秘笈:品牌、技术、产品一个也不能少
- 数字化|BIM技术进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 垄断|大数据杀熟或认定为垄断,值得期待
- 中国吉林网|长春天桥书店火了!无人看管一个月却未丢一本书,原因让人暖心
- 亚马逊|欧盟指控亚马逊滥用“大数据”
- 周小川|央行原行长周小川:互联网科技巨头掌控大量数据,形成垄断抑制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