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

至今年圆明园罹劫160周年之际 , 仍无法准确统计出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具体数量与品名 。 岁月更迭 , 世纪蹉跎 , 数量难以确计的圆明园遗物 , 在被劫掠海外之后 , 迭经数次易主与迁移 , 有些恐怕已因种种原因彻底毁失而无迹可寻了 。 如此这般 , 完全追求确切数据 , 逐一追索流失文物 , 并非易事 , 一时也难以成事 。
正因为如此 , 如今纪念“圆明园罹劫”的意义 , 除了铭记国耻与反对侵略之外 , 更应有知耻后勇、振兴中华之意 。 只有这样 , 方可避免重蹈保守落后之覆辙 , 方可避免重演“圆明园罹劫”这样的“国难” , 方可使每一件历经艰辛、重归祖国的圆明园流散文物 , 重焕民族复兴之信念 。

博物馆|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
本文图片
外镶珐琅金鼎 , 原藏圆明园 , 今藏英国VA

博物馆|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
本文图片
外镶珐琅象 , 今藏英国VA博物馆 。

博物馆|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
本文图片
外镶珐琅冰函 , 今藏英国VA博物馆 。

博物馆|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
本文图片
外镶珐琅凤鸟纹金炉 , 原藏圆明园 , 现藏英国VA博物馆 。 (下)

博物馆|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
本文图片
1860年圆明园被劫之炉 , 上有火烧斑点 。

博物馆|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
本文图片
清廷御用金铜龙 , 现藏法国枫丹白露宫 。

博物馆|圆明园流失文物追踪
本文图片
清廷御用景泰蓝麒麟 , 现藏法国枫丹白露宫 。
英国曾设圆明园文物专卖店
清光绪帝的英文教师张德彝曾任驻英、意、比等国公使 。 早在1866年 , 年仅20岁的张氏以同文馆优秀毕业生、清政府首次赴欧旅游团成员身份出国游历 , 归国后写成日记体游记《航海述奇》一书 。
据书中记述 , 当年四月初四 , 张氏在英国游历 , 偶然间发现一处专门售卖圆明园流散文物的古董店 。 货架“上下罗列者 , 皆圆明园失去之物 , 置此赁卖” , 可供顾客挑选的中国古董品类 , 也是应有尽有 , “见有龙袍、貂褂、朝珠、太后朝珠、珠翠、玉石、古玩、诸般画轴、神像、金鸡 。 其中天马、银鼠等衣 , 皆御用之物 , 睹之不胜恨恨,乃辞出” 。
仅就笔者所见 , 张氏这一则记述 , 应为国人于海外亲睹圆明园流散文物的最早记述 。 当时已是圆明园罹劫六年之后 , 海外仍有这样的“专卖店”存在 , 一方面可见英法联军当年劫掠数量与品类之丰 , 另一方面也可见海外售卖“战利品”并无任何限制 , 是官方默认的、合法化的经营常态 。
继张氏首先在海外发现圆明园流散文物“专卖店”之后 ,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 , 又出现了一则关于圆明园流散文物的海外见闻 。 这一次 , 乃是在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院中 , 发现了圆明园旧藏玉印 。
据薛氏日记所载 , 1890年 , 其在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院的“中国展室”中发现“圆明园玉印二方 。 一曰‘保合太和’ , 青玉方印 , 稍大 。 一曰‘圆明园印’ , 白玉方印 , 稍小” 。 薛氏的记述虽较张氏见闻晚了20余年 , 但确切说明了文物形制及基本特征 , 自然又更增一层史料价值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