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会告诉你,孙权其实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老师不会告诉你 , 三国历史上的孙权 , 其实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三国群雄中 , 吴主孙权应该算是最为薄情寡义 。 兄长孙策对他恩重如山 , 不仅一手将其带大 , 还传给他江东基业 , 而孙权在登基称帝之后 , 却是亏待孙策一脉 , 可谓是忘恩负义 。老师不会告诉你,孙权其实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公元191年 , 破虏将军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时 , 死于黄祖暗箭之下 。 孙坚的死 , 对于孙家来说 , 无疑是天塌了一般 , 孙坚辛苦打下的基业被夺 , 部曲军队也被袁术收走 。 曾经的江东孙氏 , 面临着家道中落的危机 。 而当年的孙权只有九岁 , 幼年丧父的悲惨遭遇给他的未来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好在孙权有个厉害的哥哥 , 孙坚十七岁的长子孙策 , 在父亲战死后 , 毅然扛起了这个家 。 他一方面安葬父亲 , 照顾弟弟和母亲 , 一方面还怀揣着复兴孙家 , 重振破虏之威的远大理想 。公元193年 , 孙策守孝期满 , 开始投身戎旅 , 创建功业 。 他花了7年时间创业 , 最终一统江东 , 让孙氏成为了江东之主 , 为后来三分天下的东吴打下了基础 。 当然 , 在这期间 , 孙策也没有忽略对孙权的培养 。 孙策从征战江东开始 , 就将弟弟孙权带在身边 , 由自己亲身教导 , 俨然是当做接班人来培养 。老师不会告诉你,孙权其实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公元200年 , 统一江东后的孙策正踌躇满志准备发兵北上 , 却在这一年的四月丹徒狩猎时 , 为许贡手下三门客所伤 , 不久后即身亡 , 年仅二十六岁 。 而孙策在临终前 , 将基业传给了弟弟孙权 , 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孙绍 。 孙策临终前 , 对孙权意味深长地说了一段心里话:“举江东之众 , 决机於两阵之间 , 与天下争衡 , 卿不如我;举贤任能 , 各尽其心 , 以保江东 , 我不如卿 。 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 , 善自图之!”这一段话感人肺腑 , 既是孙策的临终遗言 , 也是对弟弟孙权的极大肯定 。正是因为孙策的传位 , 孙权得以坐上江东之主的位置 , 并在后来与刘备联合 , 于赤壁之战击败曹操 , 一举成名 。 最后孙权登基称帝 , 建立吴国 , 蜀汉、曹魏三分天下 。老师不会告诉你,孙权其实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所以 , 孙策不仅对孙权有着养育教导之恩 , 对整个东吴也是有着创业奠基的功劳 。 然而 , 孙权在登基之后 , 将父亲孙坚追谥为武烈皇帝 , 而对孙策却是仅仅追谥为长沙桓王 。 虽然对一个死人来讲 , 当不当皇帝对其本人没有什么区别 , 但对其在史书上的名声 , 以及其家属后代还是很有影响 。相较而言 , 同样是在死后传位给弟弟的司马师 , 则是被自己而侄儿司马炎追尊为景皇帝 。 很明显 , 司马炎要比孙权厚道太多 。当然 , 孙权这样做是有原因的 。 孙策虽然已经去世 , 但他却是有后代的 , 生有一子三女 。 如果全是女儿倒也好说 , 但偏偏孙策有个儿子孙绍 。 如果孙权追谥孙策为帝 , 那么便意味着孙绍也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 日后如果孙绍以此为理由出来争夺皇位 , 未尝不是一个威胁 。老师不会告诉你,孙权其实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毕竟孙绍作为孙策之子 , 其背后支持的势力必定不少 。 当初孙策的旧部 , 还有孙策的女婿等等 , 都是孙权怀疑的对象 。 比如堪称吴国柱石的三国名将陆逊 , 出将入相数十年 , 为吴国鞠躬尽瘁 , 立下汗马功劳 , 结果依然备受孙权猜忌 , 其中就有着陆逊是孙策女婿的关系 。“正名定本 , 使贵贱殊邈 , 然后国无陵肆之责 , 后嗣罔猜忌之嫌”所以 , 孙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 只能是委屈一下自己的哥哥了 , 相信这一点孙策也能理解 。 但是 , 孙权不该亏待孙策的子孙后代 。老师不会告诉你,孙权其实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按理说 , 孙策的爵位是长沙桓王 , 那么孙绍作为孙策独子 , 完全是有资格袭承父亲的爵位 。 此外要知道孙权的江东基业本来是从兄长孙策手中继承的 , 孙策将家业交给他的同时 , 也是将自己的家眷托付给了孙权 。 此时孙权就该对孙绍以自己儿子视之 , 给以同等待遇 。 但是孙权并没有给 , 自家诸子虽是孩提 , 亦封王 , 而对于孙绍 , 仅仅只是封了一个侯爵 。 更惨的是 , 为了给自己的孙子孙英腾位置 , 孙权还将孙绍从吴地改封至上虞 。原本封吴侯孙绍也还可以接受 , 毕竟此爵非同一般 , 一来吴侯乃朝廷所封 , 首任吴侯便是孙策 , 次任吴侯是孙权 , 孙绍承父爵本无可厚非 。 然而如今连父爵都不能继承 , 莫名其妙地封了一个上虞侯 , 他心里应该有多憋屈啊 。老师不会告诉你,孙权其实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权称尊号 , 追谥策曰长沙桓王 , 封子绍为吴侯 , 后改封上虞侯 。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很明显 , 孙权就是在亏待孙绍 。 对此 , 《三国志》作者陈寿 , 也在为孙策一脉鸣不平 。“割据江东 , 策之基兆也 , 而权尊崇未至 , 子止侯爵 , 于义俭矣”事实上 , 关于这一点 , 即使是孙权本人都有些内疚 。 史书记载 , 孙权病了 , 不去太庙找他的父亲孙坚祷告 , 却让太子来到长沙桓王庙找自己的兄长孙策祷告 。 这就说明孙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孙策 , 怕他怪罪 , 所以才有此举 。“吴主寝疾 , 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孙策一脉只传到了第三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