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郭静两次“续签”扶贫任务:病人的认可让我觉得很暖( 二 )


郭静为
建档立卡人员入户巡诊 。 受访者供图
两次“续签”扶贫任务
类似的例子不断触动郭静 , 让她不敢停下脚步 。
筛查完了来院的贫困居民 , 她带领医疗队 , 在5天时间里下乡入村 , 鉴定出2500多名因病致贫的居民 。 为了让出不了门的患者也能看上病 , 她和队员放弃休息时间 , 一个月跑遍大半个崇礼区的自然村 , 一些山村之偏远 , 很多当地人一辈子都没去过 。
在崇礼区 , 她出呼吸科专家门诊 。 一开始 , 找她看病的人并不多 , 随着口碑建立 , “北京专家”的人气越来越高 。 一个人在她这看好了 , 便带上全家人来看病 , 有人是呼吸科的毛病 , 有的是内分泌、神内、儿科、骨科甚至皮肤科和外科的疾病 , 有一回 , 一个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找到郭静 , 郭静哭笑不得 , 让他去泌尿外科 , 他说我不管 , 都说你看得好 。
转诊不出去的 , 郭静只能帮着看 , 业余买了不少其他专业的教材给自己“补习” , 或者向其他科室的同行请教 。 两年时间 , 她越来越像一个全科大夫 , 这些患者也成了她最大的牵挂 , 偶尔回京开会 , 想多休息一天 , 但一想到等着就诊的病人 , 便还是匆忙往崇礼赶 。
挂职期间 , 郭静共诊疗患者1200余人次 , 出诊、查房、救治危重症患者的同时 , 她还参与建立医院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等其他工作 。
郭静的医疗扶贫任务本该在2019年结束 , 但找她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 她就延期了一年 。 孩子上大学了 , 她不担心 , 但父母快90岁了 , 不能在身边尽孝 , 郭静心中始终过意不去 , 但每次和老人商量 , 他们都表示支持 。
郭静的母亲也是一名医生 , 上世纪70年代 , 参加医疗队在农村开展巡回医疗 。 那阵子没有方便的通讯 , 郭静才七八岁 , 母亲一走就是几个月、音讯全无 , 她心中万分不舍 。 角色互换 , 母亲却会安慰她 , “现在有车、有高铁、有手机 , 比五十年前强多啦 , 你去吧 , 做你想做的事 。 ”
今年10月 , “续签”的一年也将到期 , 郭静仍放不下 , 决定再待一年 。
对话
病人的认可让我觉得很暖
***:在崇礼待了2年 , 你现在怎么看待医疗扶贫?
郭静:医疗扶贫是非常重要的政策 。 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和城市有很大区别 , 固然不可能一下对标北京 , 但需要逐步提高、缩小差距 , 这能让当地更多百姓享受到基础医疗服务 。
***:最让你欣慰的事情是什么?
郭静:一方面是病人的认可 , 他们会说北京的医生就是好 , 有些会送来自己地里的蔬菜、水果 , 让人觉得很暖 。 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健康意识在增强 , 我接诊过一个哮喘患者 , 她发病十几年 , 一直被当作气管炎来治 , 反复发作 , 我给她治好了 , 她的依从性就特别好 。
这边的居民还有一些不好的习惯 , 有病不上医院 , 就去家门口的小诊所和小药店 , 也做不了检查 , 治疗没有针对性 , 每次我都会教育他们 。 医疗很多时候不是立竿见影的 , 患者自己的健康意识非常重要 。
***:你对当地未来的医疗环境有什么期待?
【郭静|郭静两次“续签”扶贫任务:病人的认可让我觉得很暖】郭静:崇礼马上要开冬奥会 , 会有大的医疗中心在这里建设起来 , 当地老百姓的就诊会更加方便 , 我很期待有更多优质的医疗资源向这边转移 , 未来一定会更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