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没有上过军校的毛泽东,如何成为军事家?还写一篇文章教给其他人( 五 )
由于材料丰富 , 我写起来特别顺利 , 大家看的也比较开心 , 阅读量也会很高 。
要是时间仓促准备的材料不足 , 我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很拗口 , 大家也不爱看 。
哎 , 终究是懒 。
知己知彼是不是就万无一失了?
倒也不是 , 毕竟战场情况瞬息万变 , 随时会变得和计划不一样 。
第四步——随时调整战略 。
毛泽东有个特点是“不二过” , 意思就是 , 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 。
他每次发现战略执行过程中有问题 , 马上侦察研究 , 然后根据新的战场情况 , 调整战略部署 。
所谓知错能改 , 不过如此了吧 。
比如解放战争的时候 , 毛泽东原本的打算是打外线 , 争取6个月取得较大胜利 , 和蒋介石议和 。
但是粟裕不同意 , 向毛泽东建议在苏中内线作战 , 先解决当地的敌人 。
毛泽东仔细考虑 , 感觉有道理 , 便同意粟裕内线作战的思路 。 结果打出苏中“七战七捷”的成绩 , 随后在孟良崮全歼张灵甫的王牌74师 。
战略方向调整的很及时 。
后来 , 毛泽东命令粟裕带部队过长江 , 在长江以南开辟战场牵制国军 , 粟裕想了想 , 过长江也不一定有多大用 , 不如留在中原打大仗 。
粟裕再次给毛泽东发电报 , 说出自己的意见 。
毛泽东怒了 , 让陈毅和粟裕来说清楚 。 1948年4月底 , 陈毅和粟裕亲自面见毛泽东 , 详细汇报了华野不过长江的方案 。
听完粟裕的汇报 , 毛泽东和同志们商量一下 , 觉得粟裕说的有道理 , 便同意粟裕的意见 , 让华野留在江北打大仗 。
半年后 , 淮海战役开幕 。
所以说 , 哪有什么一击必杀的绝招 , 无非是先确定一个大方向 , 然后在操作的过程中随时调整而已 。
毛泽东也不是神 , 不可能算准一切 , 他也需要知错改错 , 保证不犯第二次 。
战略执行到这一步 , 基本胜利在望了 。
需要补充的一点 , 在毛泽东的文章里 , 不是只有国家才是全局 , 那些军团、师、旅、团等等 , 都是各自部队的全局 。
所以这套方法论可以用来指挥全国战争 , 也可以用来指挥团营战斗 , 简直是军事将领速成手册 。
毛泽东也说了 , 做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需要多练 , 但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并不难 。
只要好好学习上面的4个套路就行 。
要是还不明白 , 就赶紧实际操作起来 ,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
文章图片
肆·教员
1965年7月 , 桂系智囊程思远陪李宗仁回国 , 毛泽东在招待他们的时候 , 突然问程思远:“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
程思远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
毛泽东也不卖关子 , 直接告诉他:“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 。 ”
可不是嘛 。
刚参加革命战争的时候 , 毛泽东完全是军事门外汉 , 连最基础的军事常识都不明白 。
但毛泽东周围有一群非常优秀的职业军人 。
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 他把军人们的经验都学习过来 , 犹如百川归海 , 所有人的小经验 , 都流到毛泽东的脑子里 。
如果仅仅如此 , 毛泽东也不是后来的毛泽东 。
最重要的是 , 他能用自己独有的哲学思维 , 把红军实战的千百种小经验 , 总结成一套适合所有人的方法论 。
毛泽东再以统帅的地位 , 把他总结出来的方法论推广到全军、全党、全国 , 形成一种“从群众中来 , 到群众中去”的正向循环 。
不仅毛泽东从书生转型成军事家 , 还把基础不高的红军干部 , 塑造成所向披靡的战将 , 更是让装备极差的红军变成雄师 。
归根到底 , 军事统帅毛泽东根本不是带兵的 , 而是将将者 。
他告诉亲手培养出来的将领和干部们 , 什么时候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结束......具体怎么做 , 你们自己看着办 。
推荐阅读
- 李世民|此人是李世民夺权的最大功臣,如果没有他的告密,李世民必定被杀
- 武则天|中国帝王中,没有比李显更无耻的,竟然杀害了助其登上皇位的功臣
- 清军|连镇兵败, 林凤祥被清军从地道中找出, 为什么他没有反抗?
- 慈禧|慈禧墓中的这件“稀世国宝”,为何孙殿英没有盗走原因令人唏嘘
- 赵匡胤|大名鼎鼎的八贤王真有其人,没有帮助杨家将,子孙成为南宋皇帝
- 外族|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没有外族进犯?你看哪个家族在镇守边关
- 杨贵妃|杨贵妃得到万千宠爱,为何一直没有生育?她是个聪明的人
- 隆基|李隆基为何要杀恩人太平公主没有武则天的命,得了武则天的病!
- 东汉|此人是三国顶级搅屎棍, 没有丝毫节操和抱负, 智商却远胜过诸葛亮
- 皇上|一位幸运的皇上,本没有野心称帝,无奈皇位落到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