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岳飞之死五探:淮西兵变阴影下的无奈之举

【岳家|岳飞之死五探:淮西兵变阴影下的无奈之举】自古以来 , 人们一直以为天鹅是纯白色的 , 直到17世纪 , 英国人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 , 白天鹅这一人类心中亘古不变的观念动摇了 。
历史上总会不时出现这种完全让人意想不到的"黑天鹅" ,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 , 龙马君《岳飞之死》系列的主角岳飞也遇到了 。
岳家|岳飞之死五探:淮西兵变阴影下的无奈之举
文章图片

一、秋水起惊澜
绍兴十一年秋(公元1141年) , 宋金战争已近尾声 , 和议将成 , 宋高宗赵构于是效仿宋太祖赵匡胤 , 实施他的"杯酒释兵权2.0"计划 , 岳飞在威逼下不得不主动请辞 , 以三十九岁壮年致仕归隐 。 岳飞本可以功成身退 , 安享富贵 。 不料 , 此时的岳家军二号人物副都统制张宪突然被告发谋反 。
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告副都统制张宪谋据襄阳为变 , 张俊收宪属吏以闻 。
上篇已有提及 , 宋代军中的统制相当于师长 , 都统制相当于军长 。 上文《宋史》高宗本纪的记载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 , 就是岳家军的副师长王俊告发副军长张宪准备占据襄阳造反 。 占据襄阳的目的何在?逼迫朝廷将兵权交还岳飞 。
这次举报的真实性如何呢?从后来的发展来看 , 应该是子虚乌有 。 原因有三:
其一 , 岳家军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 告发张宪的副统制王俊 , 是岳家军高级将领之一 。 王俊告发后 , 岳家军一号人物都统制王贵(此时岳飞已脱离岳家军)很快倒向了张俊 , 他也是导致岳飞冤案的关键人物 。 从这点上看 , 岳家军内部矛盾重重 , 如果真的造反 , 很难有胜算 , 张宪对此应该心知肚明 。
其二 , 岳飞并未以谋反定罪 。 宋廷大理寺最后给岳飞定的罪名是"指斥乘舆"与"坐观胜负 , 逗留不进" , 前者指的是岳飞口出妄言 , 拿自己和宋太祖赵匡胤相提并论 , 后者是指岳飞不听指挥 , 致使张俊落败 。 最后定罪的罪名并未提及谋反 。
岳家|岳飞之死五探:淮西兵变阴影下的无奈之举
文章图片

其三 , 张宪原为岳家军前军统制 , 而告发他的王俊为岳家军前军副统制 , 两者为上下级 , 王俊很可能是挟私诬告 。
然而 , 即使张宪谋反的可能性再低 , 宋廷也必然如履薄冰 , 如临大敌 。 因为结果无法承受 , 万一谋反属实 , 宋廷极可能有倾覆之祸 。
二、鄂中有强兵
岳家军 , 天下强兵!
岳飞一手创建的岳家军 , 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时 , 已是宋朝乃至天下首屈一指的武装力量 。
经过十余年的经营 , 岳家军此时已有十万之众 , 且都是经过战火锤炼的百战之士 , 其骑军、水军、步军实力都居宋廷各部队之冠 。 对比当时七万余人的张家军与四万余人的韩家军 , 岳家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处于绝对优势 。
岳家军驻扎的鄂州又是战略要地 , 其位置并非在今天的湖北鄂州 , 而是武汉三镇的武昌一带 。 武昌所在的荆襄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战略重地 , 南北对峙时尤其如此 。 原因在于它位处长江中上游 , 一旦被敌对势力占据 , 地处长江下游的南朝核心地区即受到致命威胁 , 敌方势力可以从荆襄地区水陆并进 , 如水银泻地般直插宋廷江南腹心 。
岳家|岳飞之死五探:淮西兵变阴影下的无奈之举
文章图片

东晋时 , 权臣王敦、桓温就选择驻兵荆襄 , 遥制朝廷 。 在朝廷出现反对力量时 , 也的确是从荆襄顺流而下 , 威逼首都建康 。 后来 , 元灭宋之战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 , 先以重兵围困襄樊 , 攻取后一路东进攻取杭州 。 荆襄一旦失陷 , 南宋就再也不能依托地利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 很快就灭亡了 。
如果张宪真的割据荆襄 , 即使不公开造反 , 在赵构看来 , 作为岳家军首领的岳飞很可能将成为南宋的王敦或者桓温 , 以权臣的身份在荆襄遥制杭州朝廷 。 如果像淮西兵变那样 , 岳家军哗变投敌 , 那局势将更糟 , 宋金之间的均势将再度打破 , 获得荆襄地区的金国不仅能切断宋廷与四川的联系 , 还将提前上演元朝时的灭宋大戏 , 宋朝极有可能提前一百三十多年灭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