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青春风采( 三 )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科威特穆特拉新城项目部工程技术团队——
推广运用绿色城市理念
本报驻埃及采访人员 周 輖
清晨 , 天刚蒙蒙亮 , 李朝辉早早起床 , 来到项目部仓库清点、领取口罩等防疫物资 , 准备向团队同事发放 。 李朝辉是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科威特穆特拉新城项目部(简称穆特拉新城项目)工程技术团队负责人 。 疫情防控期间 , 他每天不仅要完成施工相关工作 , 还要时刻关心团队里中外员工的健康状况 , 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 督促大家加强防护 。
科威特常年高温 , 李朝辉和同事们在施工现场和办公区两头跑 , 都晒得黝黑 。 再过几年 , 从前的荒芜沙漠将会变为繁华热闹的居民区 。 想到未来当地人在这里的幸福生活 , 我们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 李朝辉介绍说 , 穆特拉新城项目位于科威特杰赫拉城西北 , 占地约30平方公里 , 建成后可容纳40万居民 , 是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科威特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 葛洲坝集团承建了新城中8个社区的道路、变电站、灌溉主管网、供水管网、雨水管网、雨水收集系统等配套基础设施 。 目前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 , 但团队同事们丝毫没有松懈 。 李朝辉在科威特已工作6年多 , 其间仅回国过了两次春节 。 只有工程顺利结束 , 我心里的石头才会落地!他笑着说 。
李朝辉所在的工程技术团队 , 平均年龄不超过28岁 , 一群年轻人在工作岗位上不断钻研和创新 , 为项目运营开拓了许多新思路 。 项目所在地地质坚硬 , 约有60%以上的区域需要进行爆破辅助作业 。 团队通过改进技术并与科威特方面持续沟通 , 最终获得了科威特内政部特批的单次起爆10T、单日爆破60T独家爆破作业许可 。 负责爆破工作的几位年轻工程师 , 获邀为科威特、阿联酋、阿曼等多个海湾国家的政府部门讲解中国民爆技术 。 项目施工铺设道路基层需要约50万立方米的黏性土混合料 , 这种原料在当地市场较为昂贵 。 团队成立攻关小组 , 通过对混合料进行压实度试验分析 , 最终确定使用项目挖沟机开挖岩层的磨碎细料作为替代料 , 实现了良好经济效益 。
项目还在科威特首次引进雨水收集系统 , 在方便排水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地下水环境 。 团队负责雨水收集系统的党伟龙介绍:我们将为这座新城建设52个雨水收集系统 , 总体积64万立方米 。 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座‘海绵城市’ 。通过与科威特大学加强科研合作 , 双方开展了沙漠地区大面积雨水收集和渗透系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取得了大量属地化科研成果 , 并将成果动态运用到实际施工中 ,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 现在我们进行的每一项探索都是在积累施工经验 , 不仅可以推广运用‘海绵城市’、绿色城市理念 , 还可以提升我们在该领域施工的国际竞争力!党伟龙说 。
在年轻工程技术团队的刻苦钻研下 , 穆特拉新城项目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 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 项目总经理何柏森为项目年轻人的奉献点赞 , 也为他们的成长感到欣慰 。 项目部来自埃及的质检员谢里夫表示:中国同事们对工程质量要求严格认真 , 与他们共事让我受益很多 。
【团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青春风采】(本报开罗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