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谙英文的数学院士,居然是正牌海归?( 二 )
廖山涛在《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过多篇重要论文廖先生经常说:“西方学者没人看得懂我的论文!”然而廖山涛的论文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 , 西方学者不得不承认并引用廖山涛的工作 。 他的影响甚至超出了数学界:钱学森和宋健曾在各种场合充分肯定廖山涛的工作 , 指出它属于系统科学的一部分 。 廖山涛还思考过微分动力系统在力学、物理、化学、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 鼓励年轻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 1986年 , 廖山涛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现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并获得首届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萨拉姆 (Abdus Salam) 给廖山涛颁发数学奖1987年 , 廖山涛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在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历史上 , 一等奖颁发给数学领域总共只有六次 。 除去华罗庚和吴文俊在1956年首次获奖 , 以及陆家羲和冯康两位在逝世后追授 , 改革开放后在生前获得一等奖的只有陈景润、王元、潘承洞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和廖山涛的“微分动力系统稳定性研究” 。 1991年 , 廖山涛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廖山涛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获奖证书廖山涛指导了很多学生 , 包括北京大学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张筑生 。 张筑生老师的硕士论文本来已经达到博士论文标准 , 但廖先生严格要求 , 没有同意授予博士学位 , 否则张筑生老师能够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 [4] 张筑生老师日后担任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主教练 , 率领中国队五次获得团体第一名 。 廖山涛参与指导过的学生里 , 有四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其中文兰院士成为廖山涛学术上的接班人 。
廖山涛与张筑生(左)、文兰(右)2020年是廖山涛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 10月24日星期六上午 , 北京大学将举行纪念会缅怀廖山涛先生 , 多名数学界大咖将出席活动并发言 。 读者如果有兴趣参与 , 可以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访问相关网站报名参加线上会议 。
文中图片均取自网络 。 部分内容来源于《廖山涛论微分动力系统》 ,董镇喜、文兰、孙文祥主编 ,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 作者感谢刘耿提供的宝贵建议 。注释[1] 四十年代后期 , 吴文俊和廖山涛曾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一同追随陈省身先生学习拓扑学 。[2] 包括《廖山涛论微分动力系统》在内的一些文献说廖山涛1953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做博士后 。 笔者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官方网站上查到廖山涛1952年9月抵达高等研究院 , 但从1953年9月开始才是研究员(member) 。 另外 , 廖山涛的博士论文在1952年便已提交到芝加哥大学 , 所以他应该是1952年到达普林斯顿更为合理 。[3] 这句话略有夸张 。 廖山涛1961年开始微分动力系统研究 , 1963年首次发表相关论文 , 鲤鱼洲养猪是1969年至1971年 。 原北大校长丁石孙回忆:“记得为了照顾一些老同志 , 连里找一些比较轻的活让他们干 。 比如让程民德喂牛 , 他跟牛住在一起 。 廖山涛什么农活都不会干 , 年纪也稍微大一点 , 就让他养猪 。 这两个老同志都非常认真 。 当时马希文还编了一个相声 , 内容是教授养猪、放牛 , 就是讲的廖山涛和程民德 。 ”[4] 也有一种说法称张筑生没能提前获得博士学位是因为时任北大校长张龙翔过于谨慎 。 很可能张校长和廖先生都主张高标准严要求 。作者简介倪忆 , 又名香瓜爸 , 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 。 平时除了研究数学和教书带学生 , 喜欢追踪科研热点新闻 , 喜欢带娃锻炼身体 , 是加州理工学院少儿科普组织Caltech CPA STEM的一员 。
图:香瓜和爸爸正在放生捕捉到的松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普林小虎队” 。
推荐阅读
- 老洪说教育|二年级数学题引发争论,老师改错了?
- 青年|家长未批改作业,数学老师要求手写情况说明,不符合商业逻辑
- 海外网|两头不得罪?美大选"押宝"失败后 蔡英文第一通电话打给他
- 音乐大烩菜|高中数学: 北大学霸, 教你如何分析, 你的试卷
- 无耻造假—中国数学家证明微分几何学两大核心猜想
- “坡不难航道”的隐情
- 数学中的,“类”和“集合”的区别。
- 没有人再怀疑数学的人文价值
- 80后北大数学天才许晨阳获美国数学会最高奖
- 上次美国大选蔡英文失算,看扁特朗普,这次再次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