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刘备为何会选择李严成为诸葛亮之外的另一名托孤大臣?
《三国志》白帝城托孤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二月 , 刘备病危之时 , 丞相诸葛亮自成都到永安 。 先主病笃 , 讬孤於丞相亮 , 尚书令李严为副 。 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 , 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 , "君才十倍曹丕 , 必能安国 , 终定大事 。 若嗣子可辅 , 辅之;如其不才 , 君可自取 。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 , 效忠贞之节 , 继之以死!"
白帝城托孤是历史上一桩悬案 , 即:刘备为何命诸葛亮为丞相的同时又特意安排李严为其副手?基本上有三种分析:
其一 , 军事副手说 。 刘备之所以在托孤于诸葛亮的同时又以李严为副 , 主要是为政略突出而军略不足的诸葛亮设置一个军事副手 , 二者相互配合 , 共同辅佐后主 。
其二 , 政治平衡说 。 刘备托孤于李严应该是试图保持蜀中的政治生态平衡 。 诸葛亮作为荆州集团的利益代表 , 李严作为东州集团的利益代表 , 二人相互支持 , 倾心合作 , 共同执掌大权和决策大事 , 以维护和延续蜀汉政权的稳定和生命 。
文章图片
刘备托孤诸葛亮 , 李严究竟是协助还是制约诸葛亮?历史上各朝的托孤无外乎两个目的:保证政权的继续存在、保证江山不易主 。 刘备托孤自然也不例外 , 纵使刘备再信任诸葛亮 , 但作为封建帝王 , 为保刘姓江山永固 , 他不可能不对手握大权的丞相心生猜忌 , 这是由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 谁也无法跳出规律之外 。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 , 或者说至少是有限度的 。
【刘备|刘备为何会选择李严成为诸葛亮之外的另一名托孤大臣?】比如:刘备虽然任诸葛亮为丞相 , 但未允许其开府 , 直至后主即位诸葛亮才得以开府治事 。 然而 , 西汉包括丞相在内的三公均有开府 , 东汉虽无丞相之位 , 但三公、大将军等亦可开府 。 开府即意味着拥有自己的府署 , 可以自行选任官吏 , 便于扩大权势 , 培植亲信 。 刘备任诸葛亮以丞相 , 却把用人权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 不得不说是对其相权的一种限制 。
再比如:刘备在世时身为丞相的诸葛亮竟未封侯 。 史载 , 蜀汉集团被封侯的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法邈、刘豹和向举七人 , 其中关羽、马超、刘豹和向举四人为汉朝所封 , 法邈因其父法正缘故 。 此外 , 又有庞统被追封为关内侯 。 相对于黄忠、庞统和法邈等人5 , 诸葛亮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 但其却连侯爵都不曾享有 ,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刘备对其的信任是否足够充分 。
文章图片
当时蜀汉集团内部派系大体可分为四部分:元老派、荆州派、东州士、益州派 , 前两者可视为"新人" , 后两者乃属"旧人" 。 元老派以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等人为代表 。 这是刘备最为信任也最为重视的一派;荆州派以诸葛亮、庞统、马良等人为主 , 这是蜀汉集团的骨干力量;东州士以法正、李严、董和、孟达等人领衔;益州派以黄权、张裔、李恢等人为代表 。 后两部分是蜀汉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 刘备作为一国君主 , 考虑的是国家整体而非某帮某派的利益 , 所以其在任用人才之时考虑的是如何协调各方势力的关系 , 尽力维持政治生态的平衡 , 决不希望也不允许某一派独大 。 诸葛亮便不同 , 他是蜀汉丞相 , 代表的是荆州派的利益 , 故而在选贤任能之际首先考虑的是自身派系的利益 , 这就决定了他用人选择上的局限性 。
在元老派人物相继凋零、荆州派势力越发扩张的状态下 , 刘备亟需扶植另外一派对荆襄势力进行限制 。 这个人就是李严 。
李严字正方 , 南阳人也 。 以郡吏起家 , 先事刘表 , 后投刘璋 , 皆有令名 , 刘备入蜀 , 李严率众投降 , 被封为犍为太守 。 后当刘备主力与曹操在汉中征战之际 , 郡境两度发生叛乱 , 李严皆以少量精兵迅速平定 , 显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 建安二十四年(219) , 犍为郡武阳县出现黄龙的祥瑞之象 , 太守李严借此机会建碑立庙 , 积极为刘备称帝造势 , 为刘备正式称帝立下了功劳 , 取得了刘备的信任 。
推荐阅读
- 大赦天下|古代皇帝为何会大赦天下?所有犯人都能赦免吗?
- 秦琼|李世民手下猛将如云,为何只有秦琼和尉迟恭被尊为“门神”?
- 清廷|吴三桂造反前上交了平西大将军印,为何还能调动军队!
- 军队|20万大军打不过契丹, 武则天时期, 战斗力为何下降严重
- 项羽|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愿过江?因想通了一件事
- 流放|古代流放不会要人命,为何很多人都畏之如虎?流放的人是怎么死的
- 刘邦|刘邦明知在他死后,戚夫人日子不会好过,为何却不赐死吕雉
- 项羽|刘邦临终前,才得知当年在乌江边,项羽为何最终放弃逃生!答案太意外!
- 万历|为何明神宗二十八年不上朝,国家依旧安然无恙?
- 明朝|满人入关后,为何要大肆屠杀明朝宗室而留下骂名?因为好处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