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并不冷 服务待提升( 二 )


书店观察:约四成人在书店里消耗的时间往往超过1小时 , 他们在做些什么呢?采访人员在两家连锁品牌书店里随机询问了数名顾客 , 得到的答案集中在“读喜欢的书”和“在休息区里消遣”两个方向上;较为少数的答案是在儿童活动区旁边“陪孩子”;此外 , 还有两名结伴同行的高校学生表示 , 她们喜欢把书店当成自习室 , 在书店里复习、写作业的效率比较高 。读书和消遣是市民们逛书店的主要目的 , 根据书店服务的特色和地理位置的差异 , 其受众群体也可能会有更多元化的需求与目标 。
购书:“价格差”在缩小
在被问及“如何获取新书上市信息”的时候 , 45.36%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逛书店了解有哪些新书上架 , 占比超过上网搜索(44.04%)和查阅图书排行榜(44.04%);报刊推荐占32.45% , 街头广告占27.81% , 读书群里发布的书讯占27.48% , 出版社推送到手机的信息占27.15% , 亲友介绍占25.83% , 电视或广播的读书节目占23.84% , 其他途径占比较低 。
众所周知 , 很多消费者在实体店选品后会进行网络比价 。电商平台的图书满减、折扣活动十分诱人 , 人们还会在实体书店里买书吗?事实上 , 只有不到四成(38.22%)的受访者会在逛书店时选书 , 然后再去网上购买;34.82%的受访者认为何时买书、在哪儿买书会视具体情况而定;26.96%的受访者表示如果是在逛书店时看中的书就会当场购买 。对于喜爱书店的读者来说 , 买书不必非在网上下单 , 边逛边看、边看边买的方式更让人愉悦 。
据《2019中国实体书店图书报告》统计 , 2019年书店行业销售码洋总计为253.26亿元 , 其中实体书店为128.00亿元 , 网络书店为125.26亿元;而在图书品类方面 , 文教、少儿、社科、文学四大类图书的销售码洋占比达73.23% 。
书店观察:14家本地实体书店中 , 6家有销售折扣类活动 , 其中2家是满减活动、4家是打折活动 , 最低折扣为7折 , 书店会员还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折扣和礼赠 。考虑到电商平台折扣多为“满减” , 虽然活动力度大 , 但需要凑单“满减”、凑单“免邮” , 往往由此带来不必要的浪费;而实体书店的折扣政策较为简单直接 , 更适合购书目标明确且数量不多的普通读者 , 还有书店表示可以为大宗采购的顾客提供相应的渠道与服务 , 双管齐下的举措几乎消除了线上线下的“价格差” 。
现状:经营品类“错位”
逛书店 , 不只是为了看书、买书 。调查显示 , 受访者在书店消费的商品品类主要包括:经典名著(41.39%)、热销图书(39.40%)、杂志(38.41%)、文创本簿(33.77%)、饮品小吃(29.47%)、二手书(28.48%)、唱片(27.81%)、签名书(25.83%)等等 。
书店观察:从14家书店现有的销售品类来看 , 读者的消费需求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的满足——
图1
此外 , 签名书作为数量有限的纪念品 , 仅在旧书店有不稳定的货源 。大多数消费者只能在作者见面会等文化活动中 , 现场购买、签名留念 。
在文创和休闲两大领域 , 目前仍是品牌连锁书店走在探索道路的前沿 , 传统书店经过改装也开始奋起急追 ,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商品品类方面 , 有些独立书店面临“店小书少”的困境 , 因此往往要突出特色 , 吸引固定的消费群体 。部分小型独立书店上架图书优中选优 , 避开种类繁多的热销图书而在二手书和唱片上下功夫 , 不失为一种独辟蹊径的经营策略 。
反馈:“网红化”非首选
逛书店时 , 受访者更关注什么?
图2
从读者对于书店的真实需求来看 , 餐饮品质(29.80%)、“网红打卡”(27.81%)都只能算是附带功能 , 而并非选择一家书店或者喜爱一家书店的绝对指标 。此外 , 有无儿童活动区(27.81%)、建筑设计风格(24.50%)、占地面积大小(23.84%)、有无名家签售活动(23.84%)等 , 也都是部分受访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