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简史(完整版)( 三 )


在云计算服务开启之前 , 很多大型企业和组织都有自己的服务器 。 2010年 , 全球服务器市场就有500亿美元的规模 , 这些服务器大多数都卖给了企业和政府 。 企业拥有了这些基础设施 , 难道再花钱买公共云服务吗?既然云计算技术这么好 , 为什么我自己来实现呢?政府、金融、医药等行业客户更加不可能在公共云计算服务诞生的初期就义无反顾地采纳 , 他们有各种各样所谓的合规要求 。
私有云 (Private Cloud)
果不其然 , 有需求就有供给 。 2010年Rackspace和NASA公开了一个叫做OpenStack的开源项目组 。 它包含了一系列用于构筑云计算服务的开源软件 。 这意味着 , 所有拥有硬件基础设施的用户都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来实现和AWS类似的技术架构 。 Rackspace是一家IDC公司 , 它这么做的动力显然是很强的 。 它认为只要帮助客户解决虚拟化问题 , 自己的主机托管生意一样可以兴旺发达 。
虽然软件是开源免费的 , 但是要实施Open Stack依然需要云计算相关的专业知识 。 因此 , 从2010年开始 , 出现了很多基于OpenStack帮助企业建立私有云的服务商 。 在国内 , 公共云服务商甚至都提供过这类服务 。 十年过去了 , 这股由OpenStack带起的私有云风潮基本告一段落 。 除了极少数大型用户在经济上能够承受自己维护独立的云计算平台 , 绝大多数用户根本无法得到经济上合理的回报 。 虚拟化只是云计算服务的一个技术前提 , 但并非所有的价值 。 私有云方案永远无法利用到资源弹性利用(可大可小)和真正的规模经济效应 , 除非用户根本不关切经济理性 。
云计算简史(完整版)
本文插图
在中国市场 , 重点行业可能至今依然无法使用商业云服务 , 但是电信运营商和一些国家级的科技企业也在公共云服务商的帮助下建立了各种行业云 。 比如移动云 , 联通云和电信天翼云都是这样形成的 , 他们为金融、政府、交通、教育等重点行业提供公共云服务 。
故事到这里 , 似乎公共云已经大获全胜 。 但是 , 商业现实又回来了 。 在越来越同质化的云计算服务市场 , 客户难道完全没有议价能力吗?客户的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满足 , 总有供应商会愿意创新 。 于是混合云(Hybrid Cloud)出场了 。
混合云 (Hybrid Cloud)
其实混合云并不是什么独特的云计算技术 , 它实质上是一组通讯服务 。 只要堆上足够好的网络设备和奢侈的专线连接 , 世界上任何地点的计算设备都可以组成高速专网 。 即便客户预算有限 , 只要对安全性和连通性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 也可以自助搭建经济的VPN网络 。 围绕通过商业网络连接组建混合云的技术被称之为“SD-WAN”(软件定义广域网) 。 有了网络连接 , 就可以把客户自有的计算设施和公共云计算设施连接在一起 , 称之为“混合云” 。
混合云对客户的好处是明显的 。 首先 , 每个企业都可能有云计算基础用量 , 但也可能有短期的激增需求 。 有了混合云 , 客户就可以围绕自己的基础用量采购自有IT资产 , 自己运营私有云 , 而短期波动的增量则可以通过公共云服务满足 , 等需求高峰过去 , 就可以去掉这部分的开支 。 企业也可以将运维难度比较低的基础云服务保留在自己的设施内 , 而同时使用公共云提供的复杂计算服务 , 比如机器学习平台等 。 Dropbox是一个大规模的SaaS应用 , 它在2016年做了很大的架构调整 , 大部分的服务不再使用AWS的公共云 , 一举节省了7000万美元的年度云计算开销 。
混合云策略现在已经得到了厂商和客户的双重支持 , 它终结了公共云和私有云非黑即白的争议 , 让整个IT产业更加务实 。 这其中也诞生了很多的商业机会 。 微软 , 亚马逊 , IBM , Google等领先的云计算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混合云解决方案 。 因为混合云方案主流化 , 云计算厂商的竞争开始从基础云资源的成本向应用开发生态环境迁移 。 因为在混合云架构下 , 客户面临如何规划流畅的数据连接 , 如何快速交付云原生应用的新挑战 。 所以 , 云计算的终极竞争不是硬件的竞争 , 也不是软件的竞争 , 而是应用开发和部署(AD&D)环境的竞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