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志愿军的回忆录之踏上征途

北上出发的日期还没有通知下来 , 估计也就是近几天的事 。 为避免临事慌乱 , 耽误时间 , 器材股开始行动了 。仓库距车站有一段路程 , 这一段路器材的搬运就得人扛 。 打的打捆 , 扛的扛 , 搬到车站码堆、盖篷布 , 只等车皮一到 , 马上装车出发 , 干脆利索 。由于部队继承了与房东挑水、打扫卫生的传统 , 一个月来 , 水缸的水 , 总是满满的;房前的院子 , 扫得干净 , 物件摆放得整齐 , 军民关系一直很好 。 那年我才二十 , 房东有位娭毑 , 倒是对我很关心 , 几次嘱咐说 , 多吃饭 , 做事不要太累了 。 你出远门 , 娘老子又不在身边 , 没有人照顾 , 我作娭毑的总有点耽心 。 我想 , 这是一种放大了的母爱 。 到了朝鲜与她家去了一封信 , 报了平安 。车皮来了 , 器材股连人带器材两个车厢 。 这一列 , 虽然是军用列车 , 和一般的货运列车相比 , 也快不了多少 。我这个最远只到过衡阳茶山坳的土包子 , 这次要出远门 , 非常高兴 。 得好好欣赏一下祖国的山山水水 , 城市风光 。 就在这一专列上…… , 向北前进了 。 到株洲拐弯向东经江西、浙江再拐弯向北经江苏、山东、河北 , 又拐了个小弯向东北方向出关直到安东 。 一路涛涛 , 跑了不少日夜 。 沿途城市 , 只要停车 , 每站必下 。 好在从家里带了一只父亲的手表 , 掌握时间 。 宋股长对我说 , 你在连队就没有这样的自由 , 一定要把握时间 , 不能远离 , 只能提前上车 , 火车不会等人 , 如果你掉了队 , 我的屁股都要挨打 , 知道不!我说 , 知道 , 不会违反纪律 。 “你像个自由兵 。 ”末了 , 宋股长开了句玩笑 。 从此 , 也有人叫我“自由兵” 。 带来了些许负面影响 。蔡安之 , 江西人 , 叫他老表的多 。 他比我大几岁 , 出校门后 , 在长沙做了几年买卖 , 知识比我丰富 , 善谈 , 长沙话说得很本土 。 每到一处 , 风土人情似乎都晓得 。 与他在一起 , 带来了不少乐趣 。车到江西 , 老表的故乡 , 有早期的革命根据地 。 父辈的往事 , 父辈们所知道的革命故事 , 如数家珍 。 记得他讲过 , 江西省主席鲁涤平剿共 , 红军来了个掏心战 , 也叫中心开花 , 活捉了张辉瓒 , 将张辉瓒的脑袋砍下来 , 绑在门板上 , 口里塞上一坨狗屎 , 顺流而下 。 我小时候听说过红军捉张辉瓒的故事 , 至于后面一节 , 没有听过 。 是真是假就难说 , 因为蔡安之喜欢添油加醋 。车到浙江金华 , 他就知道金华出火腿 , 好吃又好看 , 讲得你吞口水 。 至于火腿 , 我不但没吃过 , 也没见过 。 在车站开餐 , 我快速吃饭 , 赶紧上街看火腿 , 不是买火腿 。到杭州 , 蔡安之说 , 你知道金钩馄饨不?我说没吃过 , 不知道 。 “虾米熟了呈红色、弯形 , 像个金钩 , 馄饨、面条上盖上虾米 , 味道特别鲜美 。 ”蔡安之知道的太多 , 不胜枚举 。列车在山东泰安稍有停留 , 走出车箱 , 听得人说 , 离泰山不远 , 我放眼眺望 , 山是看见了 , 不像泰山 , 与书上写的不一样 。 心想 , 以后看泰山的机会还有 , 下次经过泰安 , 一定要登泰山 。 从此 , 我曾数次经过泰安 , 总是被下次再去耽搁了 。 如今是风烛残年 , 这五岳独秀 , 也只能在书本诗文中领略了 。把高山抛在后面 , 到鲁西北地区 , 进入平原 , 好家伙 , 与江南完全两样 , 看不见山 , 一马平川 , 村落、城镇扑面而来 。 紧接着又是华北大平原 , 与抗日小说中描写的景物极为吻合 。 我想 , 个把月后 , 肯定是无边无际的麦浪翻滚 , 这就是“青纱帐里 , 游击健儿逞英豪”的地方 。车到山海关 , 停留时间较长 , 正好慢步车站附近 。 这里 , 既能看雄关漫道;又能远眺碧海青天 。 正当我们几个“上下古今”时 , 蔡安之有话讲了:“当年吴三桂是边关大将 , 就是在这个地方—山海关 , 领清兵入关直捣京城……”说掌故加感叹 , 讲了一通 。 我说:“你知道得真多 , 在杭州 , 怎么不说‘游湖借伞’ , 也不提‘雷峰塔’ 。 ”他说 , 那是戏 , 这是历史;那是娱乐 , 这是国家兴亡的大事 , 历史是面镜子 。一路上 , 每天用餐安排得非常好 , 伙食更是没得说 。 列车每到用餐车站 , 站台随即摆好大行军锅 , 盛满热气腾腾的饭菜 。 出得关来 , 吃了一两顿猪肉炖粉条 。 大锅大锅的 , 每个大锅里放上两把长柄大勺 , 吃多少 , 自己捞 。 一次 , 几个湖南军大分校调来的长沙妹子 , 见我碗里瘦肉多 , 她们不吃肥肉 , 偏偏捞上来的尽是肥肉 。 问:“何解?”我说有秘密 。 “么子秘密 , 告诉我 。 ”我说瘦肉沉底 , 肥肉上浮 , 你兜底捞就是 。 “咯也算秘密?”学了窍门还不认账 , 但也不多争论 , 赶快捞瘦肉要紧 。列车在肥沃的黑土地上驰骋 , 高山平原相继出现 。 祖国 , 真是辽阔富饶 。在本溪 , 待的时间最长 , 至少有两天 。 在这里设有留守处 , 部队进行了一次过江前的轻装 , 把不必要的东西留下 , 统一保管;把带有解放军字样的、或有“八一”标志的留下 , 要带过江的剪掉标志 。在茶山坳出发前 , 我就准备了一只小木箱 , 装了些物件 , 在本溪 , 又往箱子里塞了些东西 , 钉得很牢靠 。这里 , 以前很可能是南下时设立的工兵留守处 , 我见到许多国民党工兵部队留下的书籍、报刊、杂志 , 从中得知 , 有的军官还在美国培养深造过呢!北上抗美援朝的最后一站 , 最前沿的城市安东到了 。 列车刚到安东站 , 只听得警报声大作 , 随即飞机呼啸 , 爆炸声震耳 , 扔下了不少炸弹 , 有人指挥疏散 。 起初 , 我钻在车厢底下 , 一想不好 , 一个车厢上有炸药 , 一个车厢上有雷管 , 于是又爬出来 , 赶快跑远点 。轰炸过后 , 见车站及车站附近地方被炸的景象 , 我考虑 , 可能是轰炸对岸的新义州 , 随即否定 , 新义州距车站较远 , 爆炸声不会有这样的震耳 , 这次轰炸很有可能是企图炸毁鸭绿江大桥靠朝鲜的那一头 , 因为安东车站距离大桥不远 。 我在写这个回忆录时 , 又翻了些史料 , 发现在五一年三、四月间美军飞机侵犯领空 , 轰炸安东 , 炸死炸伤安东平民多人的记载 , 那正是我到安东的确切日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