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李书福要办“小北大”,梦想能照亮现实吗

_原题为 李书福要办“小北大” , 梦想能照亮现实吗
日前 , 吉利学院成都校区举行首届新生开学典礼 ,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出席 , 并与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共同种下友谊树 。 在开学典礼上 , 李书福对着全校师生抛出了新梦想:北大很大 , 吉利学院成都校区有没有可能 ,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 建成一个“小北大”?经过多年的办学努力 , 吉利学院有没有可能成为跟美国哈佛大学一样的世界顶尖学校?
梦想照亮现实 。 李书福的汽车梦 , 是伴随着“狂人”的争议声实现的 。 “造中国人开得起的汽车”“让全世界的马路上跑着中国产的汽车” , 如今这些“狂言”与梦想 , 已经照亮现象 。 在梦想的“狂”与现实的“兑现”节奏上 , 李书福和另一位浙商马云有着惊人的相似 。 当初外界也同样无法理喻马云“银行不改变 , 我们就改变银行”等等“狂言”与梦想 , 但是李书福和马云在各自的跑道上都完成了惊人的兑现 。
把吉利学院建成“小北大”、建成哈佛大学一样的世界顶尖学校 , 这样的梦想即便只是愿景式的发问 , 依然给人有“不知天高地厚”的痴狂感 。 但是如果将任正非这几天的一句话仔细品味 , 便能理解李书福愿景中所饱含的情怀与焦虑、骨气与前瞻 。 任正非说 , 华为今天的困难是设计出来的芯片 , 国内基础工业造不出来 。
中国科技和制造业“短板” , 客观反映的是教育“硬伤” 。 如何摆脱创新发展竞争中的技术依赖和钳制 , 唯有教育 。 因此 , 每一个伟大的中国企业家都有一个教育梦 。 任正非、马云如此 , 李书福也是如此 。
【北大|李书福要办“小北大”,梦想能照亮现实吗】李书福关于吉利学院建成“小北大”、建成“哈佛大学一样的世界顶尖学院”梦想 , 不是痴人说梦的狂言 , 而是中国科技制造的责任担当 。 在中国汽车制造业与世界同行业水平完全“不对等”的发展竞争中 , 吉利能够迅速成长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唯一连续3年上榜世界500强的企业 , 能够在中国、美国、英国、瑞典、比利时、白俄罗斯、马来西亚建有世界一流现代化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工厂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企业 , 不是外界想象或误解的靠资本运作 , 而是有着教育科技的自主支撑 。
吉利的创业史 , 其实就是一部教育史 。 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起 , 吉利就把投入教育作为企业发展的引擎 。 吉利的工厂办到哪里 , 教育就办到哪里 。 23年来 , 吉利先后创办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不同培养层次的9所非盈利性院校 , 累计培养15万人才 , 为吉利成为国际化的民族汽车工业企业培养了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 , 也为社会输送了汽车专业的人才 。
教育壮大民族工业 。 吉利与北大的战略合作 , 既是英雄所见略同 , 更是责任共同担当 。 2019年 , 北大与吉利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 北大作为吉利学院的战略支持高校 , 在学科和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 给予吉利学院大力支持 。 双方共同探索公办、民办高等教育融通发展新途径、新机制 , 将吉利学院建设成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典范 。
说是公办、民办高校的融通 , 其实是高等教育与民族工业发展更有力的支撑与融合 。 中国民族工业企业 , 苦教育与人才的脱节久矣 。 华为设计的芯片 , 国内基础工业造不出来 , 是最骨感的困难 。 教育任重道远 , 中国最好的大学 , 应该与吉利这样的学院 , 一起来对接 , 一起来担当 。 这是北大与吉利办学合作 , 带给民族工业创新、发展、振兴 , 最具战略意义的典范之处 。 没有企业家与教育家共同筑起的教育梦 , 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国梦 。 正如北大教育学院院长闫凤桥在对话现场所说的那样 , 无论是吉利学院 , 还是北京大学 , 大家有一个目标 , 就是要把历史、未来、现在联系在一起 。
中国的民族工业 , 无论是历史、未来 , 还是现在 , 都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和教育不同程度存在脱节的 。 这个课 , 必须补 。 这个单 , 必须买 。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 。 李书福的教育梦 , 不是痴人狂言 , 而是寄希望于教育能够为壮大民族工业赋予真本领、真功夫 。 他在与新生对话时表示 , “可能很多人都想 , 来上学就是为了拿个毕业证书 , 但现在毕业证没有用 。 大学毕业生太多了 。 重要的是 , 你是不是学到真本领 , 是不是练就了真功夫” 。
真本领和真功夫 , 是教育赋予的 。 中国的教育应该给得更多 , 更好 , 更到位 。 中国的民办教育、公办高等院校 , 还有太多的短板与脱节 , 还有很长的路走 。 中国有更多的“小北大” , 有“哈佛大学一样的世界顶尖学校” , 中国的发展才能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 , 民族工业才能笑傲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 (特约评论员 刘雪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