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窥一斑可见全貌?工匠制度的变化,实际上是北宋国力发展的映照?

  • 新型工匠身份的出现使其走向职业化
北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 再加上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 , 使得当时北宋的市场需求量 , 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 这和当时的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技术、工匠数量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
由此为了满足政府以及百姓的日常需要 , 特别是为了满足官方需求 , 北宋时期设立了一种匠籍制度 , 这是工匠走向职业化的开始 。
【工匠|窥一斑可见全貌?工匠制度的变化,实际上是北宋国力发展的映照?】所谓匠籍制度 , 就是与正常的户籍和军籍不同 , 政府将那些从事于官营手工业作坊优秀的工匠 , 或者有些技术要求极高、操作程序极为复杂的门类工匠集中起来 , 纳入到匠籍之下 , 使他们直接成为为政府机构 , 甚至是为皇家直接服务的群体 。
久而久之 , 这种匠籍所产生的工匠就是一门专业化的职业了 , 他们通常都会有世袭、家传的特点 。
《宋史》载:"鵩又有呵喝人员等二人 , 教马官二人 , 职掌五人 , 专知官一人 , 库子八人 , 装挂工匠二人 , 诸作工匠十五人 , 盖覆仪鸾司十一人 , 监官又三员 。 "
工匠|窥一斑可见全貌?工匠制度的变化,实际上是北宋国力发展的映照?
文章图片

北宋时期被纳入到匠籍的工匠与唐朝的番匠还有很大的不同 , 唐朝时期的番匠是在每年的规定时间年内履行规定的工匠任务 , 这属于个人的劳役 。
而北宋时期拥有匠籍的工匠则是有着职业化的分工特点的 。 他们常年入驻官营手工作坊 , 甚至是皇宫 , 为那些封建集团进行服务 。
同时由于他们这种工匠职业化的特点 , 他们也会受到政府给予的经济报酬 , 并且在日常生活的待遇上 , 比如人身安置、衣食住行都会有相应的安排 。
而且这部分工匠虽然人身自由和那些自由的工匠无法比 , 但是他们所获得报酬却是很高的 。 不过由于数量有限 , 这些拥有匠籍的工匠实际上只是辅助性的 , 北宋重点还是使用那些官营招募的工匠 。
工匠|窥一斑可见全貌?工匠制度的变化,实际上是北宋国力发展的映照?
文章图片

  • 工匠发展的细化和数量化造就了工匠势力群体的壮大
北宋时期的手工业发展已经步入到全新阶段 , 除了传统手工业产业在继续保持发展之外 , 前朝时期技术不成熟的一些手工业也在不断完善 , 逐渐成为北宋王朝重要的产业体系之一 。
如此一来 , 手工业生产规模的快速扩大 , 直接导致了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工匠数量在直线上升 , 当时大量的难民、流民由于生活所迫 , 不得不选择民间手工业主贡献自己的能力 。
同时封建政府也会采取类似的方式来收留这些社会流民 , 以便保持基层社会的稳定发展 , 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
工匠|窥一斑可见全貌?工匠制度的变化,实际上是北宋国力发展的映照?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在一些对手工业生产技术以及工匠个人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当中 , 那些工匠由于数量较少 , 因此在地位上也开始不断上升 , 逐渐成为稀缺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劳动力 。
特别是在为皇家的服装、日常用品等方面的手工业生产 , 由于需要突出等级高低尊卑 , 因此所需要的供需和原材料都是平常民间的手工工场所不能比的 。
《宋史》载:"活石为灰 , 帷幕用百花锦 。 官有丞相、太尉 , 各领兵马二万余人 。 马高七尺 , 士卒骁勇 。 民居屋宇略与中国同 。 市肆多金银绫锦 。 工匠技术 , 咸精其能 。 "
因此北宋时期的工匠数量在整体上不断增加之时 , 在工匠的整体素质上也是较于前代有着明显的进步和发展的 。
而这种工匠社会地位的提升 , 以及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 , 也为他们开始寻求较为宽松的人身活动空间提供了基础条件 。
而这种开始摆脱政府高强度的人身控制 , 实际上为北宋工匠在人身依附关系走向削弱 , 奠定了重要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