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焦晃|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用“巧言令色”那么重的话语,斥责张廷玉

在“独尊儒术”的封建官场体系里 , 如果一个人被骂作“巧言令色” , 那么 , 他就基本上就不能再混下去了 。
为什么呢?
因为 , 《论语》有云:“巧言令色 , 鲜矣仁!”(花言巧语之人 , 鲜有仁义之心)
雍正王朝,焦晃|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用“巧言令色”那么重的话语,斥责张廷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既然 , 孔老夫子早就已经将“巧言令色”与“不义” , 划上了等号 , 那么 , 如果将一个人斥责为“巧言令色” , 就无异于在骂其是“不仁不义”了 。
而“不仁不义”又“枉为人” , 按照这样的逻辑推演下去 , 巧言令色之人 , 简直就不是人 , 那么你还混个P啊?!
故而 , 在古代社会 , 斥责某人为“巧言令色”是一句非常重的话语 。
雍正王朝,焦晃|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用“巧言令色”那么重的话语,斥责张廷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雍正王朝》 , 张廷玉绝对是雍正皇帝的股肱之臣——早在胤禛还是四阿哥的时候 , 张廷玉就有意无意地慢慢向其靠近 , 给予其暗中支持;在畅春园继位之夜 ,张廷玉更是义无反顾地支持势单力薄的四阿哥;后来 , 雍正皇帝要杀自己的亲弟弟张廷璐树威 , 张廷玉也是“上书支持” 。可以说 , 雍正皇帝能够在凶险万分政治环境下站稳脚跟 , 张廷玉功不可没 。
但是 , 他们君臣二人也曾发生过信任危机 , 甚至于雍正皇帝都用上了“巧言令色”这样的词语来斥责张廷玉 。那么 ,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
我们都知道 , 雍正皇帝是一个“大有为”之君 , 他处心积虑地参与“九子夺嫡” , 绝对不是单单为了获取最高权力 , 享受生活 , 而是为了“搞事情”(改革) 。所以 , 在其上位之初 , 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雍正新政” 。
雍正王朝,焦晃|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用“巧言令色”那么重的话语,斥责张廷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所谓的“雍正新政” , 除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举措之外 , 还有一项重要改革:让无产无业的旗人自食其力 。
这是从何说起呢?
原来 , 自满清坐稳江山之后 , 爱新觉罗一族为了紧紧地抓住“刀把子” , 就效仿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之举 , 以高官厚禄将那些满清兵勇恩养起来 。
这些政策在实施之初 , 确实利大于弊:国家花点钱 , 不仅可以集中兵权 , 还可以得到那些被恩养的满清旗人的忠心 , 可谓一举多得 。
可是 , 时间一久问题就来了:毕竟是农业社会 , 国家的税收总量是有限的(随着土地的兼并、国家机构的冗员现象出现 , 税收甚至会越来越少) , 但是 , 那些整天无事可干的旗人“造起人来”可是一点也不歇着 。
弄到最后, 国家的财政越来越紧张 , 可是需要朝廷恩养的旗人数量却越来越庞大 。
雍正王朝,焦晃|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用“巧言令色”那么重的话语,斥责张廷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很明显 , 这是一项将国家慢慢拖进无底深渊的弊政 。雍正皇帝为了革除这个弊政 , 于是就“曲线救国” , 将国家每月给旗人发放米粮 , 改为给旗人发放土地 , 让其自给自足(不用纳税) 。
不得不说 , 这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 不仅可以减少国家开支 , 而且旗人们依然享受红利 。可是 , 这些好逸恶劳的旗人并不领情——毕竟他们以前什么事都不干 , 就可以领取钱粮的 , 现在却要下地干活 , 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
所以 , 这些旗人自然一百个不愿意 。
在雍正皇帝和上书房大臣商议此事时 , 作为满族人的八阿哥、隆科多、马齐等人 , 都以“有违祖制”为由 , 极力反对此项新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