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东方时评丨“干部不怕麻烦”才能少些“头疼的麻烦事”

:原题为_东方网|东方时评丨“干部不怕麻烦”才能少些“头疼的麻烦事”。
这几天 , 因为旧居改造 , 上海曹杨新村街道的曹杨一村热闹了起来 , 首批20幢楼正式开始动工修缮 。 为何这里的旧改如此顺利?群众说:“这都是干部不怕麻烦带来的效果” 。 对涉改的1500户居民 , 干部们每一户都登门造访 , 最少的一两次 , 最多的几十次 , 为的就是把每家每户的意见与诉求了解清楚 , 整理明白 。 (10月26日《人民日报》)
其中一户人家 , 老伯身有残疾 , 常年坐轮椅进出 , 已经习惯了楼下的坡道和房门 , 一旦改造 , 恐怕会有影响 。 工作组实地上门查看 , 根据现场情况更新设计 , 调整房门入口 , 方便轮椅进出 , 并允诺无障碍设施一步到位 , 获得了居民信任 , 顺利签约 。 干部不怕麻烦 , 换来群众方便 。 是曹杨一村旧改工作的一大法宝 。
在上海各地这样的做法还有不少:布设管线与民居的距离够不够 , 街镇干部拿着图纸用尺子一米一米量给大家看;小区停车位不够 , 居委会干部找到交警队 , 在小区周边街边巷尾找空地、划车位……倾听群众意愿、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建议 , 成了上海基层工作的鲜明特点 。
“不怕麻烦”成为上海基层干部的一大追求 。 正是因为“干部不怕麻烦”才少了“头疼的麻烦事” 。 有些问题原本很简单 , 只要干部和群众面对面交流 , 面对面沟通 , 就能让“说不清的问题”变得“能说得明白”了;有些问题虽然是“复杂的问题” , 可是只要“干部不怕麻烦”进行梳理 , 进行化解 , 也能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 , 从而推进事情的解决 。 把“干部的意愿”变成“群众的意愿” , 把“群众的意愿”变成“干部的意愿” , 表面上看有点复杂 , 而只要把工作做到位 , 把工作做到家 , 就可能是很简单的 。
而现实生活里 , 一些基层干部“害怕麻烦” , 干任何工作都依赖于“一纸通知”“发个文件”“开会通过” 。 认为只要符合上级规定 , 只要是在落实上级指示 , 只要是不违法的 , 只要是在做好事 , 就没有问题 , 不想走村串户“去麻烦” 。 很多工程 , 很多项目 , 很多实事 , 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 就是因为“害怕麻烦” , 缺少了沟通环节 , 缺少了交流环节 , 缺少了解释环节 , 而让“好事”变成了“坏事” 。 有的地方投资巨额资金为老百姓办实事 , 可是老百姓却“坚决反对” , 这里的问题就是因为“干部怕麻烦”而引发的“好事也麻烦” 。
【东方网|东方时评丨“干部不怕麻烦”才能少些“头疼的麻烦事”】还有的基层干部 , 不想“面对百姓” , 害怕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 而是“躲着百姓走” , 遇到百姓反映问题 , 能推就推 , 能躲就躲 。 本来没有问题 , 只是因为没有说清问题 , 而出现了问题 。 这都是“害怕麻烦”而引发的不该有的麻烦 。 面对问题 , “干部不怕麻烦”工作推进起来才会“少了麻烦” 。 干部们认真的态度、准确的回应、积极的帮助 , 让群众感到温暖、有获得感 , 就能为发展凝聚更强向心力 , 绘就更大同心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