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贬低自己的心理

首先,针对你说的自我贬损的情况,我曾经在心理学领域的专业公众号 know yourself 上看到过对这种心理的解释。
这是一种“自我设障”的心理,它在1978年被心理学家Edward Jones和Steven Berglas首次提出。
“自我设障,指的是在进行一件事之前先给自己预设障碍,做出对成功不利的行为或言辞,并在事后将结果的不理想推脱给事先预备好的理由。它是一种认知策略。自我设障者在预测自己无法达到目标,或者会表现得极不理想的情况下会使用这种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设障虽然是一种“策略”,但它发生通常是自动的、无意识的。换言之,给自己“挖坑”的人可能并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行为倾向,觉察不了自己行为的意图。”
如果对这个话题的深入分析感兴趣,可以搜索《为了逃避可能的失败,我选择主动原地躺下》这篇文章看。
再说说我自己最近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所得。
我和你一样,是个较敏感和容易焦虑的人,曾体验过消极的心态和认知对生活有多大影响。
自学心理学时,我发现这种性格是天生的。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与大脑中杏仁核的活动有关,那些胆怯和容易害怕的人,天生就拥有更加发达的杏仁核。
我也常常被消极的想法和心态所俘获。拿我自己写书评这件事来说,我将它视为我的长期发展目标,也有信心坚持下去。但中途还是不可避免的会遇上各种挫折和打击。
比如辛苦写出一篇比较满意的文章,却因选题小众而阅读量不高;比如读完一些名声很响的书但自己大为失望,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比如遇到一些素材积累不够的选题,写作时明显感到力有不逮……
每当遇到这些情况,我心里的悲观小人就开始说话了:你写了也没人看,看来你不适合干这行;你连文章都写不好,真是糟糕透了;你真的一无是处……
这些内心OS打击了我的自信,让我陷入了沮丧和焦虑,我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这样的心理,也影响了我对工作的态度、对家人的态度,一时间真有“四面楚歌”之感。
借我的例子是想说明,心态和认知如何影响行为,而行为又如何影响最终的结果。
在我最近看的《成功心理学》这本书里,作者介绍了几种有可能导致失败的消极心理:完美主义、向内的愤怒、低自尊、消极的自我对话、恐惧心理。
作者也辨析了几个常见的扭曲心理,分别是“全有全无”思维、过度概括、无助思维、自我责备等。
这些扭曲的非理性心理有一些共同点,认为“我如果在一件事情上失败,那就意味着整体的失败”,认为“如果一件事没有做好,我整个人都没有价值”,认为“我的成功只是一时侥幸或者不值一提,而失败才是必然的”,认为“我要对所有我参与过并失败了的事情负责”。
这些想法和信念就像自我实现的预言,它们会打击我们的自信,阻碍我们采取积极行动,从而导致真正的失败。而当“预期中的失败”真正降临时,我们又会这样解释:你看,我早就说过会失败吧。并且会进一步打击我们的自信、阻碍行动,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那我们该如何破除这个魔咒呢?最必要最关键的一步,是以积极对话扭转消极的态度。
由消极向积极转变最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自己的悲观念头中缺乏逻辑的地方。在那种“全有全无”、小题大做类的想法中,最不合逻辑的地方在于,我们将自我的“信念/感受”等同于“事件/真实”。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有一个「情绪ABC模型理论」,A是指“激发事件”(始因),C是指事情的“结果”,B是指人的“主观信念”。这个模型有个公式:
A(激发事件)+B(对事件的信念与评价)=C(后果)
这个公式给我们的启发有两点:
一,我们的消极感受来源于我们对事件所持的糟糕信念,而并非是事件本身;
二、如果非理性的消极信念B对事件A做出错误的解释和归因,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最终失败的结果。
而改变消极想法的方式,作者提出了一种ABCDE方法。
D——驳斥;E——交换。
什么意思呢?
通过驳斥非理性信念来应对消极思考。
这个方法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怎样解决贬低自己的心理
【怎样解决贬低自己的心理】 简单说就是,当消极想法出现时,让自己冷静一会儿,反思那个想法,看看它是否太消极,是否非理性,是否小题大做。如果是,那么你需要驳斥那种想法,从而提出一个更理性、更有建设性的想法,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