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新闻网|新华网再次报道鹤壁!


10月21日 , ***以《河南浚县:因运河而兴 打造千年“大运河文化带”》为题聚焦浚县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鹤壁新闻网|新华网再次报道鹤壁!
本文插图

河南浚县:因运河而兴 打造千年“大运河文化带”
金秋十月 , 秋风送爽 , 一条流经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的大运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 像一条玉带 , 将浚县古城衬托得更加厚重、美丽 。
鹤壁新闻网|新华网再次报道鹤壁!
本文插图

据介绍 , 大运河(浚县段)自县境西南流向东北方向 , 流域面积广阔 , 运河始于东汉末曹魏开凿的白沟运河 , 清朝时 , 因该河发源于春秋卫地、终止于天津卫 , 取其首末两端的“卫”字 , 又名“卫河” , 一直沿用至今 。 大运河(浚县段)现有约71公里运河河道 , 是大运河永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 , 通航约1800年 , 且至今仍发挥着多方面的水利作用 , 被称为“活着的遗产运河” 。
依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的浚县古城在大运河边几经岁月洗礼风貌依旧 , 穿过云溪桥 , 走在运河两岸举目远眺 , 或临近触摸这座600多年历史的古城 , 依然可以感受到奔流不息的千年运河经久不衰的文化传承魅力 , 浚县古城所辖码头村、张堤、打鱼庄、临河、湾子、小滩等几十个村子的村名与大运河密不可分 。
“两架青山一溪水 , 十里城池半入山” , 走进浚县古城可谓一步一景 , 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的浚县古城墙面积2.5平方公里 , 以钟鼓楼(文治阁)为中心 , 有东西南北4条主街 , 8条小街 , 36条小巷 , 顺应大伾、浮丘两山肌理 , 引大运河护城而过 , 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
浚县古城城内现居住群众3.3万人 , 2013年以来 , 全县围绕再现明清古城风貌 , 突出“山、水、城”三位一体的要求 , 启动了总投资50亿元的古城保护建设项目 , 这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截至目前 , 浚县古城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 , 古城墙、古县衙、世袭翰林府、风情四合院、海棠谷等已成为当地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名片 , 山水城交相辉映 。
鹤壁新闻网|新华网再次报道鹤壁!
本文插图

古城遗址文化传承只是大运河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 在此基础上 , 正月古庙会、浚县泥咕咕、民间社火、浚县西路大平调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点亮了浚县的民俗文化 。 千百年来 , 这些优秀的民俗文化和古城、运河一起融入了浚县人民的血液中 , 在浚县 , 几乎家家户户的老人孩子都会捏一两个泥咕咕 , 优秀的民俗文化在群众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
“大运河(浚县段)遗产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 , 是大运河永济渠卫河段的典型代表 , 它不仅包括原生态的河道本体、枋城堰遗址、云溪桥、黎阳仓遗址、浚县北街土圆粮仓等遗存 , 也包括浚县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文化景观等相关遗产 。 目前 , 大运河(浚县段)两岸现有名胜古迹300多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18项 , 是名副其实的‘古代文化长廊’ 。 ”浚县文物旅游局顾问张富民说 。
如今 , 浚县遵循“留古、用古、承古、扬古”的发展理念 , 以大运河(浚县段)的千年文化底蕴为基础 , 充分挖掘浚县古城与民俗文化协同发展 , 不断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 高效有序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目前 , 浚县已被纳入河南省大运河两轴布局中沿永济渠古城发展轴 , 鹤壁市也被确定为河南省大运河文化带七片区之一 。
鹤壁新闻网|新华网再次报道鹤壁!
本文插图

来源:***采访人员 王克伟 屈梦蕾
责任编辑:栗阳
总值班:陈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