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林森浩二审,怎样从素质、道德品质、心理层面分析作案者,怎样看待三者的不对称甚至反差
从这些层面分析是永远没有你满意的结果的,因为这都不是根本。根本应该是,被动和主动的区别。很多孩子被父母和周围教育所约束,做出来的“好”都是被动的,不存在他们自己思考和辨别真伪好坏的过程,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追随他人、潮流,这些都不算数。一个人只有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积极思考后,决定做的事情,才是属于TA的事情,比如这个投毒就是他主动做的。而优秀与否,在国人眼中可能是这个奖、那个职位,可在发达国家中,或者那些生活幸福的人眼中,优秀是帮助他人、人类社会和整个世界做出了什么积极的贡献。你觉得哪个更准确呢~?优秀的教育是教育人思考,教育人一个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目前天朝缺少教育大家,但是正在改善,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已经做得很好了。家庭教育没办法,以前太穷,约束也太多,这只能用几代的时间来做新陈代谢,不过根据优胜劣汰的原则,还是会往好处走的。
■网友的回复
【复旦投毒案林森浩二审,怎样从素质、道德品质、心理层面分析作案者,怎样看待三者的不对称甚至反差】 在杀人案的分析中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很多人都只会关注加害人的恶而选择性地忽略了受害人的恶。
生活中要有多少的不愉快和多少的过节才会让林选择毒杀黄这条路?如果你单单认为林是杀人恶魔、伪君子、十恶不赦的恶棍,那绝对是不公平的。杀人案中的不公平在于,我们总是过份夸大了那个死去的受害人的无辜。就本案来讲,黄绝对也是有责任的,一个可以得罪人到被毒害的地步,很难说这个人没有做人上的暗点。而且至少从已知的资料来看,黄的自私自利也是肯定的。先前有报道说黄热衷做志愿者当支教,当初我看到这则新闻便以小人之心揣测了一下黄的阴暗。设想一个家境贫寒的学子,频繁热衷于志愿者支教这样的公益事,那只能说明他心里根本从来没有为家里的辛苦考虑过。当然,我并不是想为林洗白,也并不是想为黄抹黑。只是想说,每个加害人其实也是受害人,至少我们应该以和受害人同等的人格去报道和揣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