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的羔羊|那些曾经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最后都成为了什么样的大人?


天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原生家庭与伤害 , 好像已成为一个联合意向词组 。
当整个社会发展到某个认知阶段后 , 人们仿佛忽然间大面积的活明白了 , 溘然对自己周遭的环境和过往经历有了一种反照能力:原来我生长在这样或那样的生长环境之下 , 原来我实在是这样的境遇 , 原来我是这样一种人 , 被过着这样一种生活 。
种种关于自身的认知和判定 , 一夜之间就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
难怪这个时代被人们称为认知元时代 , 而且从此以后 , 现代智人从思维与思索深度上 , 从对自身的分析和解读程度上 , 就与现当代人类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
迷途的羔羊|那些曾经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最后都成为了什么样的大人?
本文插图

【迷途的羔羊|那些曾经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最后都成为了什么样的大人?】事实上 , 能够回顾和识别出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何种伤害的大人们 , 往往是带着自我悲悯与寻根心理的 。 伤害一旦产生 , 往往就不会消失 。
它会跟着时间的流逝 , 深藏在记忆和内心深处的某个地方 。 正如我们曾经分析过的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概念一样 。
当本我这种以“享乐主义”为原则的自然原始欲望 , 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适当的开释与满意时 , 它被压抑和未曾实现的渴求 , 就深刻的潜藏起来 , 而欲望通常是具有生长性的 , 越被隐藏的深越是茁壮成长 。
人对父爱和母爱 , 对于家庭这一特殊环境的爱是动物性的 , 与生俱来的 。
当一个人在一个完整的 , 布满爱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 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父母亲族 , 尤其是父母充分的关爱后 , 这个人内心的原始欲求就会被满意 。
迷途的羔羊|那些曾经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最后都成为了什么样的大人?
本文插图

不缺爱 , 就懂得爱 。 被爱过 , 就知道以同样的方式去爱别人 , 爱这个世界 。
如斯循环往复 , 才使一个人具备了健康的正常的欲望诉求与表达能力 。
反之 , 童年在原生家庭中由于家庭破裂 , 父母分离而导致爱的情感残缺、氛围残缺的人 , 要么冷漠冻结 , 要么狂热追求缺失 , 要么对任何情感情绪都无动于衷 , 仿佛活着不是别人的事 , 跟自己毫无关系 。 冷漠冻结者 , 是没有受过爱的浸润和浸礼的 。
这一类人 , 通常倒比较幸运 , 由于他/她从小生活在其中的原生家庭 , 很可能只是一种拼凑式样的“家庭” 。
这种家庭通常只是生活在一起 , 而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结构 。 好比失去父母的孤儿 , 兄弟姐妹之间生活在一起 ,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父辈的情感庇护与引导 , 所以几乎是生存实验一样的长大了 。
迷途的羔羊|那些曾经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最后都成为了什么样的大人?
本文插图

彼此之间的感情纽带也仅仅在于血脉相连 , 却缺乏彼此之前的深入联系关系 , 由于没有高于彼此的生活经验的引导 , 所以更像是同伴结伴而行的状态 。
在这种父母双亡 , 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原生家庭长大孩子 , 往往比较冷漠独立 , 内心比较排斥长辈群体 , 更喜欢亲近比自己更小一点群体 。
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成长全靠自己 , 对比自己大一些的父辈群体非常排斥 , 而对比自己小的他会被激发出同情心和庇护心理 。 外冷内热是这样类型人的基本特征 。
另一种狂热追求缺失的人 , 则活得非常刺激 。 是什么样的原生家庭会比较轻易诞生这一性格特征的人呢?
迷途的羔羊|那些曾经被原生家庭伤害的孩子,最后都成为了什么样的大人?
本文插图

通常往往是遭受虐待又得到过一点暖和的人 , 无论是情感虐待仍是生活遭遇 , 都是对一个人从身到心的刺激 , 这种刺激会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