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末民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这才是明朝灭亡的深层原因

作者|张嵚
明朝|明末民间出现的诡异现象, 这才是明朝灭亡的深层原因
文章图片

一:天灾该不该背锅?
说起大明王朝亡国的原因 , 一个常拉同情的观点 , 就是明末天灾惹的祸 。
梳理下明末的历史 , 天灾频发的场面 , 破坏力确实强大 , 不但闹得大批饥民造反 , 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席卷全国 ,
内忧外患的明王朝 , 更陷进了双线作战的泥潭 ,
终于在左支右拙里悲情亡国 。 好些历史爱好者们说起这事 , 一把鼻涕一把泪:不怪大明不努力 , 就怪命太苦 , 摊上这糟心的灾荒 。
那这命苦的天灾 , 该不该为这悲情国运背锅?
恰恰是明末农民战争前后 , 另一些奇特的现象 , 却给出不同了思考 。
明朝天启七年时 , 《楼山堂集》记载 , 明朝学者吴应箕路过河南时 , 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那年的河南风调雨顺 , 本该是家家户户种田忙的好时节 , 可河南真阳地区 , 那些堪称"膏腴之业"的肥沃土地 , 竟然清一色都成了荒地 。 周围四十里全是"荒茅白草" 。 再一问更吓一跳:真阳地区百分之九十的耕地 , 都是这么荒着 。 河南其它地方呢?种地最积极的州县 , 也常荒了一半以上的土地--
年景再好 , 土地再肥 , 就是不种地!
风调雨顺的年景 , 大明朝的农民 , 竟然有不肯种粮的事?
如此奇现象 , 能叫天灾背锅?
事实上 , 这类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 , 却恰恰带出了一桩导致明朝灭亡的深层原因 , 亦是明朝数十年如一日作死的人祸:
粮食危机!
二:大明朝的粮食去哪了?
其实 , 当1368年 , 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大明朝时 , 对"粮食安全"的意义 , 这位帝王并不曾马虎 。 明朝开国后 , 几乎是以国家之力抓农业 。 三十年不到 , 就把农业产值拽到了数倍于宋元的高度 。 还有遍布全国的"预备仓"等粮仓 , 粮食储量到了"宇内富庶"的地步 。
发展到十六世纪末"张居正改革"时代 , 大明朝的府库依然粮满仓 , 单是太仓等部分粮仓 , 储量就超过千万石 , 足够支用近十年 , "家底"相当厚实 。
这雄厚的粮食储备 , 正是明朝三个世纪 , 维护安全的"防火墙" 。
但是 , 就是在张居正去世后三十年 , 即万历皇帝在位晚期起 , 越来越多的大明官民们 , 都开始感受到一个恐怖事实:大明朝 , 越来越缺粮食了 。
首先是军队 , 无论是北方的边军 , 甚至东南的水师 , 缺粮都越发严重 , 一旦粮食供应不上 , 明朝的做法 , 就是简单粗暴的裁撤 。 以明末名将卢象升的话说 , 明军每次列队 , 都是"馁而病 , 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 。 "
缺粮到这个地步 , 谈何战斗力?
如果说军队的缺粮 , 还有腐败等因素 。 那么民间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 。 且不说北方各省 , 粮仓早就见底 , 以万历晚期很多官员的奏报说 , 华北地区昔日储备雄厚的预备仓 , 最多也就存几百石粮食 , 有的竟都荒废成了破屋 , 进屋瞧见的都是耗子 。 发展到天启崇祯年间 , 情况当然更糟 。 为什么明末每次饥民起事 , 动辄就席卷一片?皆因周边的官仓 , 基本都没几颗粮!
那么物产丰富 , 天灾相对少的南方呢?比如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 , 粮食价格就疯狂暴涨:以明末清初学者陆衡估算 , 明朝万历晚期时 , 苏州的米价也不过是每石半两白银 , 但到了崇祯年间时 , 就暴涨到了每石一点五两白银 。 几年后的崇祯十三年 , 更疯涨到每石三点六两白银 。 如此暴涨速度 , 自然引得民怨沸腾 , 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三年里 , 江南发生了多次抢米暴动 。 这个昔日大明朝的"粮仓" , 也被粮食问题 , 折腾到混乱不堪 。
而在决定明朝生死的松锦之战上 , 为什么明王朝会在战场占有优势的情况下 , 贸然下令更改作战计划 , 提前与清军决战?如此无脑的决定 ,
也是因为当时明朝的粮食供应 , 已经濒临极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