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致知|官场博弈,闲情词藻,“宰相词人”实至名归,北宋晏殊
一阵微风拂过 , 清涟波动 , 一叶扁舟自荷莲垂杨处缓缓划出 , 微澜轻起 , 揉碎在水中的碧天白天之间 , 轻悠悠地推着那小舟融入这水天一色之中 。
清风敛碧波 , 浮光倚兰棹 。 扁舟的两人 , 少女船头抚水轻歌 , 少年船尾闲摇木棹 , 徐徐拨开涟漪 。 恰到一处荷莲 , 少年俯身挟来一只清荷 , 递给面前的少女 , 言笑晏晏 。
颍州西湖 , 晏殊站在船上 , 闭目倾听着远处传来动听响亮的画鼓声 , 一怔恍惚 , 才将思绪拉回眼前的现实 , 不知不觉早已过了大半日 , 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 , 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 , 少年不再 , 那些浮华也将随时光飘到远处去 。
这一生啊 , 究竟得了多少?失了多少?
莫负这时风光 , 望着那平静的湖面 , 他仿佛看尽了一生 , 不由得唱出了心中所想:
画鼓声中昏又晓 , 时光只解催人老 。 求得浅欢风日好 , 齐揭调 , 神仙一曲渔家傲 。
绿水悠悠天杳杳 , 浮生岂得长年少 。 莫惜醉来开口笑 , 须信道 , 人间万事何时了 。
晏殊罢相 , 以工部尚书的官位去掌管颍州 , 在颍州西湖赏着风景喝着酒就写下了这首词 。
五岁成文 , 十四入仕;历任要职 , 游刃有余;洒脱磊落 , 和谐中庸 , 这位“太平宰相”的一生也是个传奇 。
文章图片
《清平乐》晏殊罢相离京
文章图片
晏殊自小聪明好学 , 五岁的时候 , 就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 “神童”的名号 , 在家乡江西抚州临川县无人不知 。
景德元年(1004年) , 晏殊十三岁 , 朝廷大员张知白巡视江南 , 临川县令抓住这个机会 , 将这个神童少年 , 当成当地宝物 , 荐给了巡抚张知白 。
按照当时的人才推荐程序 , 天才少年当然有“保送渠道”——皇帝亲考 。 晏殊本也可以由皇帝亲自考考提拔 , 但少年晏殊却主动要求参加全国考生的统一考试 , 年少轻狂 。
次年 , 14岁的晏殊和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 , 看到题目的时候 , 他发现试题自己曾经练习过 , 于是颇为正(中)直(二)地举手说明了情况 , 请求更换试题 。
少年真诚 , 拳拳赤子心 。 当时的真宗皇帝一下觉得这孩子不可小觑 , 遂破格赐其进士出身 , 授官秘书省正字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诚实 , 不仅让晏殊破格录取 , 更成为晏殊这一生官路平坦的关键 。
当时的宋朝 ,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 , 政治环境宽松 , 文官基本免除死罪 , 而且容许百官享受生活 , 于是百官之中 , 各择胜景之处宴饮游乐 , 便是当时的官员们的下朝之后的生活常态 。
入朝参加工作后的晏殊 , 手头拮据 , 口袋空空 。 少了与干部同僚在市楼酒馆宴饮游乐 , 没有银子呼朋唤友 , 就蜗居在家讲习诗书 。
真宗要给太子选老师 , 御点晏殊调入东宫辅佐 。 大臣们不知为什么选中晏殊 , 第二天上朝 , 真宗便告诉群臣:“朕最近听说 , 现在馆阁大臣们喜好宴游玩乐 , 一天到晚沉醉于其中 , 只有晏殊在家 , 与兄弟闭门读书 , 如此谨慎忠厚之人 , 来教习太子读书再好不过 。 ”于是晏殊走马上任 。
其后便多了面圣的机会 , 皇帝当面告诉他任命的原因时 , 晏殊认真且尴尬地说:“为臣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 , 只是因为家中贫穷没有钱出去玩 。 臣如果有钱 , 也会和大臣们去宴饮 , 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 。 ”
真宗就觉得晏殊如此实诚 , 真不愧是自己一眼相中的孩子 , 反而对其产生了委以重任的想法 。
而后晏殊仕途 , 一帆风顺 , 在仁宗登位后 , 作为老师的他受到皇帝信赖和恩遇得以大用 , 几乎所有重要的官职都担任过 , 世称“太平宰相” 。
推荐阅读
- 老唐闲谈历史|仇人朝夕相处,解读封神的官场套路:人仙管理金仙
- 野史来记忆|和袁绍关系亲密,却能在曹魏久居高位,三国时期官场“万年青”
- 梧桐树边羽|今人写诗一定要遵循格律吗?,唐朝以前诗词不讲格律
- 文思漫游|为何跑到男人头上?还成为一种奇特的官场文化符号,宋代女人簪花
- 小懂谈史论今|不做附庸照样活得漂亮,官场是女子的“无人区”?明朝女贤臣遍地
- 历史控|从张飞怒鞭督邮看古代基层官场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