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聚合优质资源助力核电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烟台蓄力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 )



刘福生表示:“创新平台启动建设以来 , 烟台市进一步深化与三大核电央企的合作 , 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资源 , 建立推动核电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 , 在核电主管道、高效换热管材、核电安全壳、核岛制冷设备、核能多元化利用装备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 ”
平台的搭建 , 让烟台聚“核”能力更强 , 创新成果落地更快 。
今年3月 , 由烟台核电研发中心、中广核苏州热工研究院共同建设的全球首个全尺寸波动管老化研究实验平台在烟台莱山建成 , 投入试用 。 作为我国核电领域重要的科研载体和基础性实验装置 , 该平台可用于材料老化机理及服役行为研究 , 也可以用于先进核能装备的综合评价 , 为解决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实验验证 。
此外 , 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领域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的唯一一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也落户烟台 。 该中心将计量深度嵌入核电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和全寿命周期 , 为我国核电装备产业提供计量测试和计量科技创新服务 。

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引领逐步显现 。 近年来 , 烟台市依托自身及周边地区核电项目 , 建设的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和莱山核电产学研聚集区两个省级核电园区 , 已拥有山东核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烟台市台海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恒辉节能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烟台顿汉布什工业有限公司、烟台金润核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持久钟表等核电装备制造及配套企业 , 关键技术研发及生产制造能力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
“截至9月底 , 上述两大园区已有42家企事业单位成为各核电集团的合格供应商 , 业务覆盖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施工建设、安装调试、运维服务、中低放废物处置等领域 。 ”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主任张洁非介绍 。
【中年|聚合优质资源助力核电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烟台蓄力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年|聚合优质资源助力核电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烟台蓄力核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插图

展厅现场
培育环境做优服务 凝心聚力做强产业
海阳核电建设之初 , 烟台市就确定了围绕核电项目建设发展配套产业的思路 , 将核电装备制造和核能综合利用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 。 2018年 , 山东省印发《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 明确提出烟台市“培育千亿级核电装备产业,打造中国核技术自主创新集成基地”的远景目标 。

十几年来 , 烟台立足自身优势 , 抢抓核电发展机遇 , 核电产业呈现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依托先进技术 , 建成国内首批三代核电项目借力新模式 , 搭建技术研发平台 , 掌握关键技术 , 突破“卡脖子”难题 , 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落地积极探索核能综合利用 , 首开国内核能商业供热先河聚合国内外资源 , 初步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安装及应用、运营维护、乏燃料后处理及核设施退役服务核电研发、装备制造和推广应用等较完整的核电产业链发展体系 。
为加快促进核电产业集群发展 , 烟台市近年相继出台《关于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的意见》《关于促进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奖励办法》等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 , 并编制完成《烟台市核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 , 通过产业发展政策、科技创新政策、人才吸纳政策以及金融服务政策 , 为核电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
在产融结合领域 , 烟台市加快与制造业发展相配套的产业金融体系建设 , 于今年8月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30亿元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白鹭新能源产业基金 , 拟重点投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烟台市重点扶持产业 。

“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工具 , 白鹭新能源产业基金围绕核电、新能源产业链 , 培育扶持壮大烟台本地合格供应商 , 持续提升本地化采购比重 , 放大产业优势 , 扩大集聚效应 , 助力烟台市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 ”张洁非说, “后续 , 烟台还将谋划建设环渤海产业金融服务中心 , 在实体企业与金融服务商之间搭建桥梁 , 成为区域‘金融稳定器’ ,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