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成都唯一完整保存的唐碑 武侯祠“三绝碑”因何得名?

:原题为_华西都市报|成都唯一完整保存的唐碑 武侯祠“三绝碑”因何得名?。
成都唯一完整保存的唐碑
武侯祠“三绝碑”因何得名?
“三绝碑” , 全名《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 , 又简称唐碑 , 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地面文物中保存至今年代最久远者 , 成都市唯一一通唐碑 。 “三绝碑”镌立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 裴度撰文 , 柳公绰书 , 鲁建镌刻 。 因裴、柳、鲁三人皆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 此碑文章、书法、镌刻均精湛绝伦 , 故得此名 。

剑南西川节度使
令裴度撰文立碑
“三绝碑”位于成都武侯祠大门与二门东侧碑亭中 , 由碑帽、碑身组成 , 无碑座 , 外有砖砌碑亭保护 。 碑刻通高367厘米、宽95厘米、厚27厘米;碑帽为半圆形 , 下部同碑身同宽 , 两侧弧形边缘镌纹饰 , 以折枝花饰为主 , 其余镌云纹图案;碑身为长方形 , 碑面刻正楷碑文 , 共22行 , 每行约50字 , 分序和铭两部分 。 正文文字虽皆清晰 , 但除题目及上、下款三行外 , 其余各行上部、下部曾有补镌 。 在碑的正面、碑面的空隙处以及碑的两侧还有历代题刻共十六则 。
唐宪宗元和四年 , 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领裴度、杨嗣复等27位僚属到武侯祠拜谒 , 为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 铭记诸葛亮的文治武功 , 武元衡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文立碑 , 缅怀蜀汉遗德 , 以此激励后世 。
在序文中 , 裴度驳斥了西晋陈寿对诸葛亮“奇谋为短”的评价和北魏崔浩对诸葛亮功业未就的责难 , 认为诸葛亮率领“节制之师”推行“化成之道” , 有“事君之节 , 开国之才 , 立身之道 , 治人之术” , 表达自己对诸葛亮才能德行的钦慕之情 。 铭文为四言骈文 , 共六十四句 , 裴度概述了诸葛亮的不朽功绩 , 又将其和前代名臣姜尚、伊尹、晏婴、萧何、张良等人相提并论 , 称赞诸葛亮兼有这些名相之长 , 最后以“蜀国之风 , 蜀人之心 , 锦江清波 , 玉垒峻岭 , 入海际天 , 知公德音”作结语 , 言诸葛亮虽已故去 , 却如同高山流水一般存于天地之间 , 记于蜀地百姓心中 。
裴度写此碑文不仅赞颂诸葛亮 , 更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引古证今、借古论今 , 指出当时处于藩镇割据的唐朝 , 时局动荡 , 屡有叛乱发生 , 与昔日汉室情况相似 , 他期望唐朝当政者能效法诸葛亮 , 削平藩镇割据 , 维护国家统一 。 裴度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 , 官至中书令 , 封晋国公 , 成为唐朝中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 他主政后 , 以诸葛亮为榜样 , 身体力行 , 辅佐宪宗“以法度裁制藩镇” , 实现了“元和中兴”的盛况 。

明代四川巡按御史荣华
首提“三绝”之说
碑文写好后 , 由柳公绰书丹 , 鲁建刻石 。 柳公绰 , 陕西耀县人 , 时任成都少尹 , 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兄长 , 柳氏兄弟书法造诣旗鼓相当 , 柳公绰字体端肃浑厚 , 造型严谨 , 为唐代楷书中的典范 。 鲁建 , 唐代蜀中名匠 , 其刻工精湛洒脱 , 刀法刚劲有力 , 准确再现了书法作品的原貌 。
“三绝”之说 , 是明弘治十年(1497年)四川巡按、监察御史荣华首先提出的 , 他在碑上题跋赞美诸葛亮功绩和裴文柳书 , 并称三绝:“人因文而显 , 文因字而显 , 然则武侯之功德 , 裴、柳之文字 , 其相与垂宇不朽也 。 ”清嘉庆《四川通志·金石》载:“诸葛武侯碑 , 治南城外里许武侯祠内 , 俗称三绝碑 。 ”这是“三绝碑”之称正式在文字中出现 。 清道光九年(1829年) , 华阳潘时彤纂修《昭烈忠武陵庙志》 , 其中说此碑文章、书法、刻技均美而称其为“三绝碑” 。
自“三绝碑”刻建后 , 不断有人在上题识、留名 。 碑面除裴度正文外 , 有题跋四则;碑阴除二则与碑面正文同时题刻的名衔与题记外 , 另有题名、题诗六则;碑两侧有题记一则 , 题名四则;按朝代分 , 其中唐人四则 , 宋人六则 , 明人四则 , 清人二则 。 这些历代题刻 , 大多是到蜀中任职的官员前来拜谒武侯祠时所留 , 有的感叹“三绝”之精妙 , 有的追忆蜀汉之风貌 , 有的记录碑刻及祠宇之沿革 , 为“三绝碑”不断注入更持久更厚重的内涵和底蕴 , 丰富了它的观赏价值、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