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明朝最悲催的王爷世家,一代接一代( 二 )


然而突然之间 , 父亲朱元璋去世、侄子建文帝继位便开始削藩 , 然后旁边的邻居、四哥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了 。
一下子 , 辽王从形势一片大好落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 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支持燕王吧 , 就是叛逆 , 风险极高 , 收益呢还能比现在的亲王爵位更高么?支持建文帝吧 , 就得发兵进攻燕王 , 且不论打不打得过 , 毕竟是骨肉兄弟 , 何况打败了燕王 , 建文帝回头还是要削藩 , 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 。
其实 , 当时所有王爷们都面临这种两难 , 绝大多数都选择了观望 , 事后证明也确实是明智之举 。
偏偏在这个战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人生关键时期 , 辽王做出了一个奇葩的举动 , 向建文帝要了一道诏书 , 抛下手中的重兵 , "奉诏"返京了 。
这就好比你是一个公司的区域经理 , 另一个区域经理挑战总经理的权威 , 想取而代之 , 双方都想争取你的支持 , 你两不相帮也就算了 , 还主动跟总经理说不干了要回总部 , 你想想会有什么好下场?
辽王这么奇葩的举动 , 建文帝也没想到 。
返京的也有 , 比如镇守宣府的另一个"守边九王"谷王朱橞 , 但人家是带兵回来协助防守的(后来还开城门迎接朱棣入南京 , 彻头彻尾的政治投机客) , 辽王就这么撂挑子不干了 , 大老远地从辽东坐船回南京是什么意思呢?
建文帝想来想去 , 只好把辽王转封到了湖广江陵(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 , 既然想躲清静 , 就先安置到内地去 。
结果还没等到辽王去湖北 , 燕王朱棣就攻进了南京 , 夺了皇位 。 燕王对这个不支持自己的辽王很生气 , 拒绝了他重回辽东的请求 , 让他按建文帝的意思去江陵 , 而且还大幅削减了他的俸禄和随从 , 仅为亲王标准的十分之一 。
刚刚展翅想要在边境建功立业的辽王就这么丧巢折翅了 , 虽然其他亲王的兵权也渐渐被朱棣夺了 , 但是起码留在原封国 , 故旧属员仍在 , 俸禄和随从还得以保留 。 相比之下 , 辽王朱植自作聪明的举动给自己和子孙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就这么着 , 辽王从第一代就开始悲催 , 顶着"辽王"的名头、拿着缩水的待遇 , 被转封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湖北荆州 。
到了湖北荆州之后 , 辽王朱植郁闷地生活了22年 , 和他的四哥明成祖朱棣同年去世 。 轮到辽王"二代"们花样作死 , 继续悲催 。
第二代辽王:三番五次要待遇
第二代辽王朱贵烚(xia , 一般人都不认识这字)觉得自己的待遇太差了 , 在亲王之间都抬不起头 , 屡次上书朝廷要求提高待遇 。
第一次 , 明仁宗想想 , 且不论大家都是一个爷爷传下来的 , 自己还娶了武定侯郭英的孙女 , 第二代辽王是武定侯的外孙 , 论起来都是亲戚 , 就在原来基础上加了一倍的俸禄 。
第二次 , 明宣宗想想 , 毕竟是叔叔辈的王爷 , 也有武定侯这边的关系 , 就又给加了300人随从 。
加了两次 , 还只有其他亲王的五分之一 , 辽王二代仍不满意 , 趁着明英宗继位 , 第三次要求提高待遇 , 没想到惹了马蜂窝 。
明英宗想 , 你这边辽王二代一个人 , 我们这边皇帝家都祖孙三代了 , 事不过三 , 说是亲戚 , 那都是几辈人之前的事了 , 不加 。
一次不成 , 辽王二代继续请求 , 英宗不高兴了 , 让御史们查一下辽王违法乱纪的事 。
对于这些混吃等死的王爷们 , 不违法乱纪的那是异类 , 辽王二代也是禁不住查 , 一查一堆为非作歹的事 , 明英宗就拿辽王二代做了典型 , 直接给废了 , 让他的弟弟朱贵火受继任为辽王 。
张居正|明朝最悲催的王爷世家,一代接一代
文章图片

第六代辽王:错误的教育方式后果很严重
因为被惩戒 , 辽王们稍微消停了几代 , 虽然也是小错不断 , 但总算没出什么太大的幺蛾子 , 一晃就一百多年过去了 , 辽王家也传到了第六代 , 朱致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