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央视《新闻调查》再次聚焦徐汇虹梅街道:上海垃圾分类,前端的努力如何不被浪费?后端怎么处理?( 二 )


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党工委书记蒲亚鹏:你不能用固有的观念去看未来 。 垃圾站可以是很高大上的 , 垃圾站也可以出现在市中心 , 如果我们逆向思维的话 , 倒逼技术的发展 , 建立非常强的约束条件来倒逼技术创新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央视《新闻调查》再次聚焦徐汇虹梅街道:上海垃圾分类,前端的努力如何不被浪费?后端怎么处理?
文章图片
徐汇区市民环保体验中心它另一个更重要的功能便是“市民身边的湿垃圾博物馆” 。 去年6月1日 , 徐汇区市民体验中心正式对市民开放后 , 迎来了一批批社区居民 。 让他们最直观地看见自己投扔的湿垃圾如何通过科技变废为宝 , 如何物尽其用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央视《新闻调查》再次聚焦徐汇虹梅街道:上海垃圾分类,前端的努力如何不被浪费?后端怎么处理?
文章图片
上海市虹梅街道绿化和市容管理所所长吴文伟:这个垃圾到最后还会反馈到这个小区 , 因为会变成肥料 , 小区绿化不用化肥了 , 对小区也是一种资源节约 。
每天虹梅街道会有40—50吨新鲜的湿垃圾被及时地送到这里 , 在经过粉碎、脱水、脱油后 , 垃圾残渣会被拌入生物菌肥之后 , 装袋集中送往特定地点与农废混合进行堆肥 。 这样一来 , 前端湿垃圾被及时处理 , 避免了环境污染 , 同时也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发酵;其次 , 脱水后实现了前端减量 , 运输成本大幅节约 。 一旦虹梅街道的湿垃圾变成有机肥料 , 可以直接在上海周边的农庄进行小范围试用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央视《新闻调查》再次聚焦徐汇虹梅街道:上海垃圾分类,前端的努力如何不被浪费?后端怎么处理?
文章图片
从城市百姓餐桌来 回城市百姓餐桌去
在我国 , 湿垃圾资源化的另一大困境便是湿垃圾处置后的产品出路很狭窄 。 通过近一年的探索 , 虹梅街道湿垃圾的试点项目已经形成了“从城市百姓餐桌来 , 回城市百姓餐桌去”的资源化循环模式 。 为了保证农产品质量 , 政府农业部门也会不定期对试点农场进行土壤抽样检测 。
在农庄采访时 , 村民表示 , 目前市面上纯度高的有机肥不仅难买 , 价格也比化肥贵得多 , 一旦土地不用农药和化肥就需要投入更高地人力成本进行除草等日常养护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央视《新闻调查》再次聚焦徐汇虹梅街道:上海垃圾分类,前端的努力如何不被浪费?后端怎么处理?
文章图片
在当下的城市 , 有机农业意味着高投入、慢产出 。 在上海市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实施的一年中 , 虹梅街道湿垃圾的纯净度和总量都有了质的变化 , 从2020年3月开始 , 日产湿垃圾趋于稳定 。 从虹梅街道尝试用湿垃圾堆肥开始 , 随着湿垃圾量的提升 , 上海周边目前已经有3000亩农田免费用上了虹梅街道用湿垃圾堆出的有机肥了 。
“闭环模式”是否可复制?
虹梅街道试点探索的湿垃圾本地化处置体系虽然初具规模 , 但作为一种全新形式 , 不同于政府投资建设的大规模湿垃圾处理厂 , 目前针对这类小规模湿垃圾处置点 , 国家没有出台相对应的整体环评标准 , 在当下如何对徐汇区市民环保中心的运转进行监管呢?
徐汇区市民环保体验中心作为试点项目 , 从投入使用开始 , 政府环保局和废管处便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 , 按照当地园区企业的监管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单项环评 。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央视《新闻调查》再次聚焦徐汇虹梅街道:上海垃圾分类,前端的努力如何不被浪费?后端怎么处理?
文章图片
经过两年多磨合 , 虹梅街道湿垃圾本地化处置试点项目已基本成型 , 不仅建立了湿垃圾小规模的“闭环模式” , 同时也带给市民更直观地湿垃圾科普体验 。 但这样的试点模式 , 在上海以及中国的其他城市 , 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这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 。
“两网融合”协同收运 “点、站、场”三级网络
航天新苑是虹梅街道里一个有着550户居民的中型社区 , 2019年7月 , 虹梅街道对航天新苑可回收物的要求 , 在上海市规定五分类的基础上升级为十分类 , 希望在这个小区对可回收物作更具前瞻性的试点探索 。 目前航天新苑处在试点的初始阶段 , 暂且只对保洁员作出可回收物十分类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