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带给街舞的最大红利是认知重启( 三 )

  Popping(震感舞)

  Popping以不同形式兴起于美国西岸 , 灵感来源有模仿机器人的默剧表演(Robot Style)、Locking舞蹈的快速停顿感以及60年代的流行舞蹈动作Jerk Dance等不同说法 。 最基本元素为POP , 是指通过肌肉的快速收缩与舒张达到震动的效果 , 一般包括手臂 , 腿部 , 胸部 , 肩颈等部位 , 并常常结合Robot(机器人)、Wave(电流)、Slide(滑步)等不同风格、技术来进行表演 。

  Waacking(甩舞)

  成型于上世纪70年代 , 以大量手臂的旋转挥舞和性感的姿势、走位来表达迪斯科及放克音乐 。 最初通常是男舞者男扮女装进行表演 , 以上肢快速的甩动旋转为特色 。

  Krump(狂派舞)

  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洛杉矶 , 是一种嘻哈文化与情绪紧密相结合的舞蹈 。 早期的狂派舞受小丑舞影响很大 , 都是运用脸谱造型和自由式的舞蹈动作 , 通常以斗舞的形式出现 。 但狂派舞以小丑装扮进行舞蹈 , 风格上与Hip-hop相似 , 只是狂野和夸张得多 , 并解释为一种通过激烈动作 , 将内在负面情绪进行发泄和升华的舞蹈 。

  JAZZ(爵士舞)

  爵士舞是一种急促又富动感的节奏型舞蹈 , 送胯、扭腰、身体呈波浪形扭动是爵士舞的主要特点 , 本质是一种自由而纯朴的表现 , 直接把内心的感受用身体的颠、抖、扭表达出来 。 其特征是可自由自在地跳 , 不像古典芭蕾舞或现代舞内敛且遵守固有姿势 。 爵士舞与美国传统爵士音乐共同成长 , 后来又加入了踢踏、高帽、手杖和百老汇 。 因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 与爵士舞相关的动作、击打节拍方式都在不断演变 。

  C 分层

  而综艺带来的仅仅是头部舞者的生活改善 , 有了知名度的舞者 , 商业活动、广告代言从二三十万到四五十万不等 , 但大部分舞者的物质收入改善并不大 , 以一节课课时费200元为基础 , 一般工作室的街舞老师月收入在七千左右 。 《街舞》节目之后 , 生源有所增加 , 但对于普通的老师而言收入也就是过万 , 街舞行业下层的人感受不到太大变化 。 陆伟也承认 , 节目带来的红利对于金字塔顶部的人影响最大 , 上不上节目也是“两个世界” , “就算只是节目的400强 , 连毛巾都没有拿到 , 但是他来了节目回去再教课 , 来上课的人也会增多 。 ”

  街舞相比其他选秀类节目很难出圈 , 舞者不像练习生会考虑如何迎合观众 , 舞者不是偶像 , 他们更想做自己 , 即便是参加综艺节目 , 到最后大多数舞者还会回归街舞圈 。 由综艺节目带来热度和大量粉丝无需质疑 , 但对于《街舞》出来的选手 , 最后像GAI一样成为大众熟悉的说唱明星屈指可数 。

  人才断层也是这个圈子正面临的问题 。 据陆伟观察 , 目前街舞选手存在断层 , 《街舞》中的选手 , 80年代和00年代出生的选手实力很强 。 80年代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到街舞的人 , 比如韩宇、冯正 , 之后断层的原因是那一代家长比较有顾虑 , 街舞不像芭蕾等舞蹈有专业院团 , 跳得再好也无非是在培训机构做老师 , 而且还都是私人机构 。 00后的家长普遍年轻 , 更开明 。 圈子内的职业分工也出现“断层” 。 之前街舞圈子甚至可以说相对闭塞 , 大家就是在这个圈子里跳舞 , 现在有了更好的赛事 , 更多的授课机会 , 但是舞者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 很多舞者自认不懂包装、宣发 , 只知道跳舞 , 不会利用这个浪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