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两次战前教育动员为啥帮了倒忙

_原题为 两次战前教育动员为啥帮了倒忙
三营六连指导员陈志慧怎么也没想到 , 自己精心组织的一场战斗动员 , 竟然导致连队错失了夺冠机会!
毒气侵袭、“敌特”袭扰、道路被毁、卫星侦察……伴随着秋日的微微寒意 , 在闯过一个个难关后 , 连队最后一门火炮抵达北疆某演训场射击阵地 。 官兵们赶忙开始搬运弹药、隐蔽伪装 , 一个个大口喘着粗气 , 做好实弹射击考核前的最后准备 。
“进展顺利 , 成绩靠前 , 炮班配合比往年更加顺畅 , 夺冠希望很大 。 ”陈志慧心里盘算着 , 准备趁着这股子热乎劲儿再添把柴、加把火 , 利用现地环境为官兵们开展一场战场动员 。
“86发破甲弹击毁11辆坦克 , 这是迄今为止无人超越的纪录……”借助弹药装填后省出的调整时间 , 陈志慧将官兵集中到装甲指挥车下 , 讲述连队辉煌战史 , 鼓舞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精神 , 克服疲劳夺取最后的胜利 。
陈志慧讲得兴起 , 官兵听得入神 。 突然 , 电台里传来一阵刺耳的声音:阵地暴露 , 向二号地域转移!
“快撤!”陈志慧一声令下 , 官兵飞快奔回火炮战位 , 发动装备撤离 。 然而 , 由于这次回撤装备用时太长 , 遭“敌”一轮炮火覆盖后 , 连队装备完好率剩下不到五成 。
原来 , 这次实弹射击考核中 , 导调组临时增加了射击开始前遭遇炮火袭击的课目 , 陈志慧的战场动员意外地影响了作战进程 。
复盘检讨陷入一片沉寂 , 陈志慧和官兵都在思考:在演习现场进行教育动员 , 既紧贴实战又结合敌情 , 同时也是教育中的惯用招法 。 可是这次战场动员为啥没起到激励作用 , 反而帮了倒忙?
就在陈志慧苦苦思索时 , 他得知五连指导员张之为的一次教育活动同样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
演练中途 , 五连预备党员陈玉涛恰逢预备期满 , 面临转正 。 进入阵地前一天 , 张之为计划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 , 为陈玉涛搞一场战地火线入党仪式 , 同时组织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 帮助连队提振士气 。 结果 , 原本15分钟的晚点名 , 硬生生地被延长到1个小时 。 仪式结束后 , 一些老士官现场吐槽:“明天就进场了 , 为啥不把精力都放在射击准备上?”
“两次战前教育动员怎么不灵了?”议训会上 , 副旅长乔飞分析道 , 两人的做法都折射出同一个问题:他们都结合了任务 , 利用现地条件展开教育 , 但是却没有认清任务情况与进度 , 生搬硬套 , 单纯为了搞教育而搞教育 , 导致效果很不理想 。 会议结束后 , 大家都不禁开始反思 , 自己在平时的教育中是否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为了追求教育“效果” , 反而画蛇添足 。
接下来的日子里 , 该旅从教育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 , 鼓励官兵在机关安排的规定动作基础上灵活组织教育 , 同时安排机关人员下连全程指导 , 帮助基层提升演练中的教育质效 。
虽然错失考核桂冠 , 但陈志慧从这次经历中认识到了自身不足 。 悟透“围绕中心任务搞教育”这条根本原则 , 陈志慧对今后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
教育者必须心向战场
■宋子洵
紧紧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保证中心 , 既是我军开展政治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 , 也是一项优良传统 。
在长期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 , 一些单位的政治工作在实践中滋生出背离中心、脱离官兵、远离战场等问题 。 身处新时代 , 身为教育者 , 既要为“打胜仗”鼓与呼 , 更要为“打胜仗”谋与练 , 在示范引领中让政治工作切实紧贴实战 , 真正成为促进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 。
当前 , 全军官兵聚力深入纠治和平积弊 , 扎实推进备战打仗向深里走、实里落 。 政治工作干部不能照搬照抄以往那些未经实战检验的经验成果和招法套路 , 使政治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 而是要时刻紧盯使命任务、强化责任担当、始终心向战场 , 提升政治工作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 , 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政治工作中彰显自我价值 。
【教育|两次战前教育动员为啥帮了倒忙】[责任编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