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周雪光灾难社会学分析:《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解剖》读后感( 三 )


我以为,这些现象和问题反映了科层制正式组织的结构在追求效率和适应环境两者之间的深刻矛盾 。 如果不能从这一角度来认识这些矛盾,那么组织设计上的改进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防患于未然 。 我的基本命题是,正式组织大多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运作,这种常态运行的状态在本质上无法(也不可能) 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 科层制组织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它的等级结构 。 在“理想模式”中,组织内部由上至下有着明确的上下级职责管理,在同一层次上,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 这种组织结构的优势是充分利用分工所产生的效率 。 也就是说,各个部门由于关注的对象事务单一化,管理人员的技能也可以相应地专业化,效率化 。 例如,芝加哥市把高温救助的责任放在消防部门,即是这样一种组织安排 。 在这样的组织结构中,正式组织常常采取松散关联的组织结构,使各个部门之间或部门与环境之间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给予下属部门更大的处理问题的权限,使它们更好地适应当地情况 。 在克兰纳伯格笔下的芝加哥市社区管理上,我们也时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形 。 例如,市政府将公共机构权限下放,给各个社区及其公共管理机构更大的灵活性 。 在日常生活中的社区管理上,这种分权自理的结构可以针对当地的情形进行有效的处理 。
与此相应,随着分工的专业化,正式组织中的日常工作大多在规章制度的轨道上运行 。 从这个角度来看,正式组织的结构可以说正是将行政事务处理加以规章制度化的程序 。 而稳定的组织规章制度进一步保证了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在常态状况下的关联和合作 。
分工精细、松散联接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化一方面促使不同部门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适应本地情况;而另一方面,这些组织结构特点同时导致了信息的部门化,利益的部门化,组织行为的程序化,增加了部门间在非常态状况下协调的困难,使这类组织难以适应与常态状况不同的突发事件 。 换言之,一个组织越适应此时此地的环境条件的同时,它就越难以适应突发的事件 。
组织成员在日常工作中所产生的习惯和期待也是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和组织反应能力 。 组织学家魏克对一次火灾应对措施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Weick ,2001 :100 - 124)。 1949 年的夏天,美国Mann Gulch 森林地区发生火灾,在救火过程中,当大火向16 个消防队员袭来时,当时的领队、一位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道奇“向其他的消防队员呼喊让他们扔掉工具 。 随后更使大家吃惊的是,他在他们面前点燃火,然后命令大家在燃过的地方趴下 。 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都向山梁上跑去 。 道奇伏在自己燃烧后的灰烬中生存下来,另外两个人跑过山梁得以生存,而其他13 人没有来得及跑过去就被大火吞噬”(Weick ,2001 :101)。 这个事件恰恰反映了组织常态运作与紧急状态之间的矛盾冲突 。 当这些消防队员空投在火灾地区时,他们都以为这是一次习以为常的小规模行动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组织的常态,在正常程序的规范中行事 。 但是,当火势后来的发展超出原来的预想,突然出现紧急状态时,常态基础上的组织便发生了危机 。 常态状况下的组织结构和规范随之解体,团体内部的“意义系统”崩溃 。 例如,当领队道奇命令大家“扔掉工具”时,队员们都惊讶了 。 如果没有了救火工具,那么他们是干什么的呢? 他们的“身份”(identity) 是什么呢? 而当道奇在他们逃命的通道上燃火时,他们更是对领队本身产生了怀疑 。 所以,当副队长招呼大家向山梁撤退时,大家放弃了道奇的权威地位,不听从他的指挥,导致了巨大的灾难 。 魏克指出,突发事件使得建筑在常态运行状态上的“意义系统”瘫痪,使得组织成员之间难以沟通协调,导致组织失败 。
简言之,我们不应该期待正式组织同时拥有常态状况下的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在这个意义上,芝加哥热浪中政府的诸多失误反映了为常态运行而设计的正式组织结构难以应对突发事件这一根本矛盾 。 如果提高应对紧急状态的能力是组织设计的目标,那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新的组织结构 。 从组织设计上,需要考虑如何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从常态到紧急状况的转化机制,例如如何将原来的常态机制暂停,如何启动紧急运行机制,以及建立预警系统、多重决策程序等等一系列课题 。 这都有待于组织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探索 。

我是在一个个静谧的深冬清晨陆续读完《热浪》的 。 拂晓前的书房窗外还是一片夜色,只有远处几盏路灯在寒风中摇曳,室内柔和的灯光投在书房一角,安静平和;而我的心却紧紧地系在热浪期间的芝加哥:那些惊心动魄的死亡事件、至今无人认领的遗物、囚房般的生活环境、孤独无助的老人封门闭窗艰难喘息,一幕幕情形令人窒息 。
与许多自然灾难一样,芝加哥的热浪事件当时占据了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介的头版头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事后,针对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的应对表现,官方或非官方的调查和各种社会群体的评价也纷纷出笼 。 官方调查的结论是:“这次热浪是一些关键的自然因素罕见地聚合在一起所导致的气象事件”(第16 页) ,这些死亡事件反映了“人类在自然肆虐下的脆弱”(第15 页)。 简言之,这是一场自然灾害,超越了公共机构力所能及的范围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注意力移向新的事件,这个热浪灾难也渐渐地被抛弃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