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警局:求求了,别再打911了!它真的不是鲨鱼!( 二 )
本文插图
大型表层鱼类 , 天气好就浮上水面晒太阳 | Daniel Botelho / Barcrott Media
它们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呆在水面 , 更多时候停留在海面下200米以内的水体中 。 翻车鲀的潜水能力很强 , 最深记录可达800多米 , 它们每天会多次地往返于海面和深水之间 。人们认为 , 翻车鲀在白天反复上浮和下潜 , 是在寻找最适的水温 , 所处深度变化和它们的主要摄食对象水母的分布也有很大关系 。
“人类总爱给我起外号”
估计当年林奈老爷子看翻车鲀长得 又圆又扁又大又沉 , 顿时一见如故 , 感慨 , 这不就是咱村口的大磨盘么 。 于是 取“石磨”之意赐予了它“Mola mola”的拉丁学名 。 和负子蟾( Pipa pipa )、喜鹊( Pica pica )、雕鸮( Bubo bubo )、印度眼镜蛇( Naja naja )等物种相似 , “属种同词”的短小学名念起来总是会给人一丝喜感 。
本文插图
Pipa pipa、Pica pica、Bubo bubo、Naja naja, 这些学名念起来是不是萌萌哒?| Arkive
本文插图
翻车鲀鱼群 , 一群石磨 | Phillip Colla / SeaPics.com
翻车鲀体态近似椭圆 , 身型短而两侧肥厚 , 整体呈蓝灰色 , 腹部银灰色 。 虽然没有腹鳍 , 但背鳍和臀鳍十分发达 , 两者摆动时的泳姿十分滑稽 , 如同跳曼波舞一般 , 因此它在日语里被称为“曼波鱼”(マンボウ) 。 翻车鲀退化了尾柄的尾鳍就像镶着花边的女仆装 , 鱼身远远看去 仿佛被人砍掉了一半 , 于是德国人直白地叫它“游动的脑袋”(Schwimmender Kopf) 。
本文插图
巨藻( Macrocystis pyrifera )下的翻车鲀 | Richard Herrmann / Minden Pictures
本文插图
来 , 看个正脸 | Jens Kuhfs
因为翻车鲀常常上浮至海面享受“日光浴” , 英美等国习惯称它为 “海中太阳鱼”(ocean sunfish);而它游动起来圆润的身体时常泛出银白的光泽 , 在浪漫的法国人眼中 , 它宛若一条 “月光之鱼”;因为爱吃海蜇并且本身鱼肉白皙 , 在我国南方它被称为 “蜇鱼”和 “干贝鱼”(总之离不开吃)……别致的身形和奇妙的习性让人类总是乐此不疲地给它起外号 。
树大招风 , 鱼大招虫
广义上讲 ,能够被称为“翻车鲀”的鱼包括三种 , 分别是翻车鲀( M. mola )、斑点长翻车鲀( Ranzania laevis )、矛尾翻车鲀( Masturus lanceolatus ) , 它们都属于鲀形目 , 翻车鲀科 , 其中翻车鲀最为常见 , 因此也被称为“common mola” 。 后两者体型较小 , 体长不过一米 , 而翻车鲀则是不折不扣的“巨无霸” 。
本文插图
美丽的斑点长翻车鲀 | J Kemper / Fishbase
翻车鲀平均体长约为1.8米 , 平均体重超过1吨 , 而最大的标本记录体长为3.1米 , 两鳍跨度4.2米 ,体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3吨——这使得翻车鲀成为了现存最重的硬骨鱼类 。
本文插图
体型巨大的翻车鲀 | Mondo Pesca News
虽然属于硬骨鱼 , 但翻车鲀的骨骼中软骨组织的比例很高 , 它们的骨骼极度特化 , 尾鳍退化消失 , 取而代之的是背鳍和部分臀鳍形成的“舵鳍” 。它们的肋骨也完全消失 , 使翻车鲀无法像它的鲀类亲戚一样鼓气 。 尽管翻车鲀身形庞大 , 但其骨骼却相对较轻 , 这也让它们能肆无忌惮长得硕大 。
推荐阅读
- 根系|兰花长不好,把这2水果壳塞盆里,根系又多又白,苗势很旺!
- 土壤|见到松树,多捡点松针、松果壳、树皮,全是养花宝,省钱实用
- 花土|骨头、坚果壳、蛋壳,这3样制肥养花,掌握住方法效果一级棒
- 花肥|松树有2宝,松果壳、松针,带回家养花,效果比花肥强
- 冬天|求求别再披头发了,冬季绝美扎发思路,整这6个
- 坚果壳|花盆底部垫一层它,养花10年不烂根,你用过几种
- 坚果壳|吃剩的3种垃圾别乱丢,拿来养花肥效足,叶片常年绿油油
- 咖啡|8天能减10斤?求求你们,别再被无良商家的文字游戏骗了!
- 电子竞技|求求别把观众当傻子了
- 花盆|松树三宝:松果壳、松针、松树皮,拿来养花,各有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