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是美国人才基地?这届毕业生撑起中国半导体

文/华商韬略 吴苏清华是美国人才基地?这届毕业生撑起中国半导体 , 总市值超四千亿!谁说清华只能给美国输送人才 , 这届毕业生撑起了中国半导体的半边天 。这就是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现为电子工程系)85级 。据媒体统计 , 清华无线电系85级走出了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兆易创新创始人之一舒清明、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格科微电子创始人赵立新、燎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等业界大佬 。 另外 , 任志军、高峰、刘卫东、吕煌、郁群慧等半导体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或高管 , 都来自同一级 。虽然网络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 , 称清华大学的大部分毕业生都选择出国留美 , 仅仅是美国硅谷就有数万名清华毕业生 , 网友甚至调侃“清华是美国人才基地” 。而据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分享数据表示:清华大学2019届研究生 , 只有8.4%选择了出国;2019届本科生 , 只有24.6%选择了出国 。事实的确如此 , 清华毕业生并没有如传言所说涌进美国 , 而是像其它大学的毕业生一样 , 大多在中国扎根 , 为国家发展出力 。这其中 , 最不容忽视的 , 当属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现为电子工程系)85级 。 从这里走出来的清华毕业生 , 支撑起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半壁江山 。这些清华毕业生自称EE85 。 在中国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总市值前15名中 , 他们参与创立的上市公司 , 占据了4个席位 , 包括紫光国微、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卓胜微 , 领域覆盖半导体产业中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终端设备等 。截至10月12日下午收盘 , 这四家半导体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4048.72亿元人民币 。不难看出 , 这批清华毕业生在半导体行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准确地说 , 他们的努力 , 是为国运博弈“加码” 。但在1985年 , 也就是他们刚考进清华大学的那一年 , 情况截然不同 。 当时 , 中国半导体产业刚刚起步 , 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成立仅5年 , 落后国外产业领先水平数十年 。对于选择半导体方向 , 这在当年被认为是“一个赌注” 。 为何?因为当他们要毕业的时候 , 几乎所有半导体方向的毕业生 , 都无法在国内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 , 这批清华毕业生有的回老家谋生 , 有的当起了工程师 。 更多人奔赴大洋彼岸 , 淬炼自己的同时 , 积累了不少技术和行业经验后 , 他们回到国内 , 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火种” 。燎原科技创始人赵立东直言:“刚毕业时 , 技术都在海外 , 那时做高端芯片是空谈 。 但这么多年 , 政府、产业界的投资 , 跨国公司或本国企业都在培养人才 , 加上国际形势对自主可控的倒逼 , 这是最好的时间点 。 ”关键在于 , 国家下发鼓励集成电路发展的文件 , 还成立国家级大基金予以加持 , 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点了一把火” , 整个行业渐渐“有了燎原之势” 。尽管高端芯片仍然存在“卡脖子”难题 , 但不可否认 , 清华无线电系85级已经成为半导体行业“尖兵” , 整个行业的实力不断增强 , 人才也通过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长期输送 , 产业格局正在加速重构 。相比于35年前的懵懵懂懂 , 对于未来 , 这批清华毕业生充满自信 。 曾在台积电任职的高峰预言:“半导体更是这样 , 迟早是中国的天下 。 ”风口之下 , 行业发生巨变 , 这些先行者也成就了一批“创富神话” 。 其中 , 虞仁荣以500亿元身家 , 位列“2020胡润全球百富榜”第281位 , 成为中国芯片首富;赵伟国则以250亿元身家位列榜单第729位 。显而易见 , 这是一个时代、国家、高校与个人“合力出奇迹”的故事 , 但这只是开始 , 中国芯片急需突破 , 新的“战役”早已拉开了序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