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二 )

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其著作中指出 , 在1326年自己从埃及前往加沙的途中 , 当时统治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在西奈半岛北部海岸设有海关 , 并在此聘用贝都因人负责守护道路 , 并追缉偷渡边境者 。然而 , 一旦定居民国家势力衰落或治安系统瘫痪 , 贝都因人又会开始劫掠 。1757年9月至10月下旬 , 四个贝都因部落袭击了由奥斯曼帝国大马士革省省长侯赛因·帕夏·本·马克基亲自率领的麦加朝觐团 。 尽管朝觐团有奥斯曼军队保护 , 但仍不敌贝都因部落的轮番袭击 , 朝觐团大篷车内的物资被劫掠一空 , 多达2万名朝觐者或被直接杀害 , 或死于饥渴 。贝都因人大多是逊尼派伊斯兰教徒他们一生中也会努力去麦加朝觐一次但信仰终究没赢过劫掠的传统和对生存的渴望(阿联酋的贝都因人博物馆)(图片:Philip Lange / shutterstock)▼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进入19世纪后 , 随着工业革命浪潮袭来 , 新技术与新发明的到来使得奥斯曼帝国逐渐有实力去彻底控制包括草原与沙漠在内的偏远地区 。奥斯曼庞大的疆域内各地差异巨大而难以掌控的半荒漠地带 , 遥远且无利可图在近代之前 , 帝国对此鞭长莫及(底图:google map)▼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19世纪末 , 奥斯曼素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从巴尔干半岛与高加索地区引入切尔克斯人 , 并让他们定居在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及巴勒斯坦等地区的“无主土地” , 而这些土地本归游牧的贝都因人所有 , 现在被奥斯曼帝国政府租给了新移民 , 以供开展种植农业生产 。1893年 , 叙利亚贝都因人(图片:Wikipedia)▼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与此同时 , 由于英法等欧洲列强在中东的影响力愈来愈强 , 不少原先归属奥斯曼帝国的地区相继沦为英法殖民地 。为了防范英法等国的进一步渗透 , 奥斯曼帝国政府玩起了“编户齐民” , 强迫被视为“统治威胁”的贝都因人定居下来 , 并在原先君士坦丁堡鞭长莫及的沙漠地区导入法律与秩序 。 在土地所有权变动与奥斯曼帝国政策的影响下 , 许多贝都因人开始过渡到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方式 。定居是便于一个国家来管控这些爱好自由的族群的奥斯曼的做法也被后来的许多国家所模仿(1875年居住在约旦河以西的贝都因部落)(图片:wikipedia)▼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战乱下求生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与英法殖民势力的深入 , 中东被分割成了数个国家 , 原先自由自在的贝都因人如今被束缚在殖民者无视族群实情而划定的人为边界之中 , 受此影响 , 贝都因人不再能自如地获取从事游牧所需的牧场与水源 。渴望和平(图片:Government Press Office (Israel))▼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在英法等国因二战国势江河日下而相继退出中东后 , 原殖民地陆续获得独立 。 伊拉克、约旦与叙利亚等新成立的阿拉伯国家一方面试图为贝都因人提供教育、医疗与治安等各方面现代国家的服务 , 吸引他们定居 , 一方面则夺取定居下来的贝都因人之前放牧所用的土地 。虽然分做了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阵营但他们希望把贝都因人编户齐民的想法是一致的▼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在以色列独立之前内盖夫沙漠是贝都因人重要的聚居地独立后的以色列也模仿奥斯曼帝国使这些“流浪者”定居下来(内盖夫沙漠最大的贝都因人城市——拉哈特)(图片:Romayan / Wikipedia)▼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以及牧场因环境破坏而缩小等因素的影响下 , 绝大多数渴望提高生活水平的贝都因人放弃了传统的游牧生活 。而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适应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似乎就只能存在于节日庆祝中了(图片:Inna Reznik/ shutterstock)▼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如叙利亚的贝都因人就大都在1958年至1961年间定居在阿勒颇省、代尔祖尔省、霍姆斯省、拉卡省等中西部地区的城市与乡村 , 贝都因人或是开始务农 , 或是干起了城镇居民的工作 。驯养骆驼的能力也带来很多特别的工作机会(图片:Piotr Velixar / shutterstock)▼这个沙漠民族,正在消失 | 地球知识局
受此影响 , 仍过着传统游牧生活的贝都因人占叙利亚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1930年的13%下降到了1953年的7% , 至千禧年时则仅为2%至3% , 如今则更少 。 这些坚守传统生活方式的贝都因人在半干旱草原上放牧牲口 , 依靠出售牛奶、奶酪与肉类等畜牧业产品维持生计 。但不参与纷争不意味着可以远离纷争(图片:Katya Tsvetkova / shutterstock)▼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