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上甘岭精神与年轻人的对话

:原题为_新华社客户端|上甘岭精神与年轻人的对话。
新华社客户端|上甘岭精神与年轻人的对话
文章图片

话剧《上甘岭》剧照

《环球》杂志采访人员/刘娟娟
阳光帅气的硬汉、身手矫健的攀爬翻滚、让人身临其境的爆炸场面……这不是好莱坞大片 , 而是一部在舞台上现场演绎的话剧 。 庚子之秋 ,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迎接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话剧《上甘岭》开启了在国内多个城市的巡演 。
上甘岭的故事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抗美援朝记忆 , 那部同名影片是镌刻在一代代人心中的经典 , 主题曲《我的祖国》传唱了半个多世纪 , 依然动人 。
但话剧《上甘岭》并不是一部观众普遍观念里的“献礼剧” , 从每场演出都有的堪比好莱坞大片的爆炸场面便能看出其野心 。 几位主创人员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人员采访时都表示 , 《上甘岭》不是“献礼”节点的昙花一现 , 而是要作为保留剧目长期演出 , 并且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
上甘岭精神的传承
在话剧《上甘岭》的艺术总监、编剧兼主演黄宏的脑海里 , 上甘岭的故事存留了许久 。 他对《环球》杂志采访人员说 , “写抗美援朝的故事 , 是我多年的一个梦想 。 在此之前 , 我写过一些相关作品 , 也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故事 , 同时还看过抗美援朝的一些影片 。 在我身边 , 许多长辈都是上过抗美援朝战场的 , 部队文工团的一些老同志也是到前线慰问过的 , 他们给我讲过一些很生动的故事 , 在我的脑海中都有存留 。 ”
不同于电影 , 话剧受制于舞台空间 , 很难在不同场景中随意切换 。 话剧《上甘岭》将场景聚焦在一个坑道中 。 在断粮断水、弹药缺乏、与组织失去通讯联络的狭小坑道内 , 面对敌人强大猛烈的炮火攻击 , 炊事班长老马、一位有学生气质的女卫生员、一群钢铁意志的志愿军战士 , 他们的坚守与大无畏让人感怀落泪;志愿军战士们与一个被俘的美国伤员之间的互动 , 将“战争与人的关系”的哲学思考抛给了观众 。
作为一名军人 , 黄宏对于上甘岭精神有着自己特殊的理解 , “这些年来 , 我们的军队一直延续着上甘岭精神 , 无论是面对唐山地震、淮河水灾、九江决口等灾难 , 还是在老山前线的生死关头 , 我们遇到种种困难都会想到上甘岭精神——那种坚守 , 那种胜利决心 。 上甘岭的战士们是中国军队的英雄、典范和楷模 。 山加令为岭 , 山顶上是松 , 军令如山 , 视死如归 , 松柏长青 , 上甘岭上永远屹立着中国的士兵 。 ”
上甘岭战役是70年前抗美援朝战场上最为惨烈的胜利之战 , 美军先后投入6万余人的兵力 , 出动3000架次飞机和170余辆坦克 , 进攻不到3.7平方公里的我方位于上甘岭的阵地 , 在44天的激战中 , 我方共歼敌2.5万余人 。 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 , 一面有着381个弹孔的红旗接受检阅 , 它就出自于上甘岭战役 。 中国人从小即熟知的英雄烈士黄继光、孙占元就是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 。 上甘岭战役改变了朝鲜战争的走势 。
【新华社客户端|上甘岭精神与年轻人的对话】“上甘岭战役让全世界都不敢小看中国军人 , 不敢小看中国人 。 这是它今天的价值所在 。 ”黄宏说 。
《上甘岭》的制作人李东告诉《环球》杂志采访人员 , 他在创作过程中对于朝鲜战争那段历史有了更加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 “抗美援朝这场战争 , 对于新中国、对于今天我们国家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上甘岭战役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回答清楚这些问题 , 也就回答了我们做这个戏的意义 。 在创作过程中 , 我看了大量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资料 , 其中有美国人写的书、拍摄的纪录片 , 有苏联的解密档案 。 要理解抗美援朝 , 必须要回到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刻 , 考虑当时的内外部环境 。 我认为‘抗美援朝 , 保家卫国’这8个字高度凝练了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意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