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看“云端上的村庄”如何“就地生财”?

:原题为_人民网|看“云端上的村庄”如何“就地生财”?。
通坪村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乡东南部 , 幅员面积18.3平方公里 , 辖10个村民小组170户561人 , 是一个羌汉藏各民族杂居村落 , 因地处海拔1500米以上高山 , 被称为“云端上的村庄” 。 这里山高谷深 , 道路崎岖 , 村民常年与贫穷闭塞作伴、与艰辛劳作为伍 , 没有像样的现代农业产业 , 是名副其实的“赤贫村” 。 2015年 , 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9.1% , 系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 。
2016年 , 通坪村列为四川省政府主要领导联系点和省政府办公厅定点扶贫村 。 近年来 , 在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力的直接关怀重视下 , 省政府办公厅选派优秀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 积极协调各方资源 , 全力开展帮扶工作 。 历经3年集中攻坚和1年巩固提升 , 通坪村成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 32户88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如今的通坪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 ,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成为全省山区贫困村决胜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的参考样本 。
不到4年时间 , 党员干部如何带领通坪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何让这个“云端上的村庄” , 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转变为多种产业结合发展为支撑的富裕村?近日 , 采访人员走进通坪村 , 了解该村脱贫奔康的财富“密码” 。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产业发展
走进通坪村 , 一座座全木结构的羌家吊脚楼拔地而起 , 紧邻新楼的老屋 , 也修葺一新 。 不远处的山坡上村民们正在地头覆膜、松土 , 好一派繁忙的景象 。 “我们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 , 以前除了家家户户养点猪赚点钱 , 根本没什么其他的收入来源 , 年轻人都纷纷外出务工 。 ”通坪村党支部书记任正伟说 , 交通偏远、经济落后、人口外流是通坪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
人民网|看“云端上的村庄”如何“就地生财”?
文章图片
通坪村航拍图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供图
“过去 , 村里哪家哪户要卖头猪 , 都要请人先把猪抬到几公里外的公路边 , 再找车往出运 , 一路折腾下来 , 猪儿都掉秤了八九斤;到了蔬菜上市的时候 , 如遇雨天 , 泥路打滑 , 连三轮车都莫法进出 , 只有眼睁睁的看到蔬菜烂到地里头 。 ”通坪村村主任王华说 。
省政府办公厅定点帮扶后 , 组建了专门的帮扶队 。 在实地调研和充分听取群众、专家意见后 , 专门编制了《通坪村脱贫攻坚总体规划》 。 这份规划书详实全面 , 涉及道路建设、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业产业、五改三建、房屋整修、旅游扶贫、林业产业、公共服务等9个方面 。 其中在农业产业方面 , 经与干部群众座谈 , 专家认为可以结合通坪实际 , 建设生态黑猪繁育基地 , 创新推行生态黑猪“合同代养”模式 , 并依托得天独厚自然条件 , 发展高山蔬菜种植 , 逐步形成以生态畜禽和高山蔬菜为主、以优质粮经和特色林果为辅的产业发展结构 。
集中优势力量 , 聚焦难点重点 , 精准帮扶、精准施策、精准发力 , 先后协调落实投资3894万元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的26个帮扶项目 , 切实解决村民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所急所需所盼 。 仅在道路板块 , 全村硬化道路由脱贫前的4.8公里增至脱贫后的41.6公里 , 并新建10公里村道安防护栏及金洞沟桥1座 。 目前 , 正在规划扩宽村组干线公路15.8公里 , 增设回车道20余处 。
引进企业 代养生猪精准扶贫
采访人员去通坪村采访时正好赶上村民唐六庆家的黑猪出栏 , 货车直接开到了他家门口 。
53岁的唐六庆是通坪村的贫困户 , 2011年因泥石流落下了二级残疾致腿脚不便 , 不能下地种庄稼 。 “当时一个娃娃上高中 , 一个娃娃上幼儿园 , 全靠老婆子一个人支撑 , 想挣钱 , 但是没得门路 。 ”唐六庆和采访人员唠起了家常 , 2017年 , 想搞养殖的老唐苦于自己没门路正要放弃的时候 , 省政府办公厅驻村帮扶队带来了好消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