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汉族与中华诸帝国2

【世界民族文明史系列】汉族与中华诸帝国2
汉族与中华诸帝国2二、西汉西汉(前202年—8年12月)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 , 共历十二帝 , 享国二百一十年 , 又称前汉 , 与东汉合称汉朝 。(1)西汉建立秦末天下大乱 , 刘邦和项羽趁势而起 。 项梁立楚王的后代为楚怀王(后改为楚义帝)秦王子婴投降 , 刘邦入据秦都咸阳 。 项羽未实现“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 , 后退军霸上。 此后 , 项羽渐握大权 , 并建立西楚 , 分封诸侯 , 立楚怀王为楚义帝 , 自封“西楚霸王” 。 一共分封18个诸侯 , 将刘邦封在蜀地 , 且将刘邦的封国国号定为汉 。前206年八月 , 因楚义帝为项羽所弑 , 刘邦挥军东出 , 拜韩信为大将 , 公开声讨项羽 , 拉开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 前期虽屡屡受挫 , 但知人善任 , 重用韩信、张良、萧何等人才, 在最后的垓下战役中 , 刘邦赢得胜利 , 项羽自刎乌江[29], 西楚覆灭 。前202年二月 , 刘邦大军行至氾水之阳(今属山东定陶)时 , 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诸侯王联合上书 , 请求刘邦称帝定陶区)称帝 , 建国号为汉 , 史称西汉 。刘邦原想定都洛阳 , 后来娄敬向刘邦指出:应定都关中 。 娄敬详细地分析了将国都定关中的好处使刘邦下定决心 , 并拜娄敬为奉春君 , 赐姓刘氏 , 当天即下令定都关中 。 刘邦车驾由洛阳入居关中 , 开始先在秦国旧都栎阳暂居 , 同时命少府阳城延在原秦都咸阳以东的长安乡修建新城 , 至汉高祖七年(前200年)二月 , 始具规模 , 首都从栎阳迁往长安 。 自此长安成为西汉政治中心 。(2)休养生息西汉建立后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 。 休养生息政策自刘邦开始 , 历经几代统治者 , 执行了六七十年 。 取得“海内殷富 , 国力充实”的成就 。 班固曾言:“汉兴 , 扫除烦苛 , 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 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 。 五六十载之间 , 至于移风易俗 , 黎民醇厚 。刘邦称帝后采取“郡国制” , 郡县和封国并存 , 在中央实行与秦朝相同的郡县制 , 地方实行分封制 。 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 , 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而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 , 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 。 对内注意兴修水利 , 减免赋税 , 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 , 维持边区和平 。 汉初的政策对恢复经济有显著效果 , 但亦导致一些弊端 , 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 , 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 , 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寇边日频 。刘邦晚年对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起了猜忌之心 。 韩信最终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 ,随后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也相继被铲除 , 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 。 刘邦曾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 , 天下共击之 。”前195年 ,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 , 不治身亡 。(3)文景之治刘邦死后 , 吕后逐步掌权 , 继位的汉惠帝因受到吕后的刺激抑郁而终 , 汉惠帝死后 , 吕太后连立前后少帝为傀儡 , 并渐渐削弱刘氏 , 并封诸吕为王 , 掌握朝政长达八年 。吕后死后 , 大臣不满吕氏干政 , 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施计夺取吕氏的兵权 。 并迎立刘恒继帝位 , 是为汉文帝 。 刘恒即位后减免赋役、主张宽刑 , 其子汉景帝即位后沿袭 , 文景二帝主张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 倡导以农为本 , 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 , 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 在此期间国力显著增强 , 史称“文景之治” 。前167年七月 , 文帝下诏“除田之租税”;公元前156年六月 , 景帝“令田半租” , 即三十税一 , 并成为汉朝的定制 。 文景时还减少地方的徭役、卫卒 , 停止郡国岁贡 , 开放山泽禁苑给贫民耕种;并颁布了赈贷鳏寡孤独的法令 。 这些措施的施行 ,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 文景之世 , “流民既归 , 户口亦息” , 粮价也大大降低 , “谷至石数十钱” 。文景时期 , 以”无为而治",在恢复经济的同时 , “惩恶亡秦之政 , 伦议务在宽厚” , 推行“约法省禁”的政策 , 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 如妻孥连坐法、断残肢体的肉刑等 , 并减轻笞刑 , 以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 因此 , 许多官吏断狱从轻 , 不求细苛 , 以至有“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断狱数百 , 几致刑措”之说 。 这和秦时“断狱岁以千万数”的惨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 , 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 , 从而使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文景时 , “太仓有不食之粟 , 都内有朽贯之钱” 。 至汉武帝即位时 , 国家财政又上了新台阶 。 “都鄙廪庾皆满 , 而府库余货财 , 京师之钱累巨万 , 贯朽而不可校 , 太仓之粟 , 陈陈相因 , 充溢露积于外 , 至腐败不可食” , 经过文景之治的治理 , 西汉国势蒸蒸日上 , 为大规模反击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景帝在位期间进行削藩 , 爆发七国之乱 , 委任周亚夫平定 。 七国之乱后 , 汉廷设法剥夺诸侯王的力量 , 加强中央集权 。 文景时期 , 西汉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 然匈奴仍屡屡犯境 , 边患日益严峻 。(4)汉武盛世汉景帝死后 , 刘彻即位 , 即汉武帝 。 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内颁布推恩令 , 削弱诸侯王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 对外派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匈奴 , 将匈奴驱逐至漠北 , 始通西域 , 开辟丝绸之路;但对外的战争也大量损耗了国力 , 赋役繁重、刑罚严苛导致后期发生民变;因开销甚大而创立“均输”、“平准”官 , 与民争利 。 另外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 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国专制社会的正统思想 。 汉武帝时期 , 四处征战 , 吞并卫满朝鲜、收复南越、降服西南夷、远征大宛 , 开拓了北抵阴山、西逾葱岭、南包交趾、东并朝鲜的辽阔疆域 , 奠定了汉地的范围 。汉武帝在位期间奠定了西汉强盛的局面, 故有“功莫大于秦皇汉武”之称 ,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有建树 , 因此历代史学家对其充分认可和赞叹 。 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赞他:“后嗣得遵洪业 , 而有三代之风 。 如武帝之雄才大略 , 不改文、景之恭俭 , 以济斯民 , 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 ”清人赵翼在书中说:“武帝驾远驭……史称雄才大略 , 固不虚也” 。 当代伟人毛泽东亦非常欣赏汉武帝 , 称其“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 , 开拓刘邦的业绩 , 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 , 下了罪已诏 , 不失为鼎盛之世 。 ” 汉武帝晚年颁布轮台罪己诏 , 自我反省过错 , 重启汉初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致使国势趋于稳定 , 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5)昭宣中兴刘彻之后 , 汉昭帝、汉宣帝相继即位 , 任期内西汉经济繁荣、政治稳固、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疆域辽阔、四夷宾服 , 被今人合称为昭宣中兴 。汉宣帝时期 , 西域各国纷纷脱离匈奴归附西汉 , 中原与西域交往逐渐频繁 。 公元前61年击败西羌 , 后委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 , 加强边防 , 使羌人归顺 。 公元前60年 , 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人归附 , 郑吉大破车师、威震西域 , 汉宣帝在乌垒城正式设西域都护府 , 监护西域诸城郭国 , 总管西域事务 , 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 , 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 。 匈奴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51年朝见汉宣帝于甘泉宫 , 降服匈奴为北藩解决边患问题, 促使西汉国力达到极盛 , 史称“孝宣中兴" 。前49年十二月 , 汉宣帝驾崩 , 太子刘奭继位即为汉元帝 , 汉元帝在位时期崇尚儒术 。 前36年 , 匈奴郅支单于被陈汤斩杀于康居 , 发出“明犯强汉者 , 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 , 至此唯一反汉的匈奴单于被剿灭 , 汉匈战争告一段落 。 前33年 , 呼韩邪单于入朝求亲 , 刘奭以宫女王嫱与之和亲 。 刘奭在位后期 , 因土地兼并盛行、中央集权衰落、阶级矛盾加深致使西汉由盛转衰 。(6)王莽篡汉西汉后期 , 政治日益腐败 , 土地兼并成风 , 社会动荡不安 。 面对这种形势 , 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 。 汉哀帝时 , 大司马师丹针对当时豪富吏民訾数巨万 , 而贫弱愈困的现象 , 提出对贵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数量加以限制 。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详尽的措施:从诸侯王到吏民百姓 , 拥有田产最多不能超过三十顷;占有奴婢的数量 , 诸侯王不得超过二百人 , 列侯、公主不得超过一百人 , 关内侯、吏民百姓不得超过三十人;富商大贾不得做官、不得拥有田产;田产、奴婢数量超过以上限制者 , 一律没收入官;官奴婢年在五十岁以上者 , 可以免为庶人 。 由于当时绝大多数豪强地主、贵族官僚都早已超过最高限额 , 因不愿放弃自身利益 , 所以这个建议刚一提出 , 即被束之高阁 , 成为一纸空文 。切中时弊的建议无法实施 , 荒诞、迷信的理论蔓延起来 。 汉成帝时 , 齐人甘忠宣扬汉代将终 , 应当改朝换代, 甘忠以假鬼神罔上惑众的罪名下狱病死 。 甘忠的弟子夏贺良又提出汉历中衰 , 当更受命的理论 , 他对汉哀帝说:成帝不应天命 , 所以绝嗣 。 现陛下久病不起 , 灾异屡现 , 正是上天对世人的警告 。 为了延年益寿 , 生育子女 , 杜绝洪水灾异 , 应当更改年号内外交困的汉哀帝 , 在黄门侍郎李寻、司隶校尉解光等人的怂恿下 , 将这种作法当成救命的稻草 , 宣布再受命 , 主要内容包括:改建平二年(前5年) 为太初元将元年 , 改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 , 一个多月以后 , 汉哀帝的病情没有好转 , 却发现夏贺良与李寻、解光等人串通勾结 , 企图罢退丞相、御史 , 以李寻、解光辅政 , 进而控制政权 , 遂将夏贺良下狱处死 , 李寻、解光也被流徙到边郡 。此时的刘姓皇统在社会上、包括一部分官僚地主中 , 已经失去威望 。 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崛起 ,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48700人 , 各地方官吏也不断向王莽献祥瑞 , 为其制造代汉的舆论 。 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 , 由"安汉公"到"假皇帝" , 终于在8年十二月 , 自立为皇帝 , 改国号为"新" , 西汉灭亡 。【更多精彩文章 ,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