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第一股”今日诞生:1年赚10亿
“馒头第一股”终于出笼 。2020年10月12日 , 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饮股份)登陆A股 , 大涨44% , 报18.32元 , 对应总市值45亿元 。将2块钱的包子卖出一年10亿元营收的中饮股份创始人刘会平 , 原本只是个普通的早餐店老板 。 招股书显示 , 刘会平与妻子合计持有公司80.70%的股份 ,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截至目前 , 公司唯一机构股东为嘉华天明(天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系加华资本关联公司 , 占股7.00% 。“我们希望在全场景、全流程、全系列频谱竞争的时代下 , 巴比可以坚持为老百姓提供便民的服务 , 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 。 ”加华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宋向前对投中网表示 , “我一直相信 , 能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生活方式的企业就是在做一项伟大的事业 。 ”“小包子上市” , 投资人5年追着投招股书显示 , 中饮股份专业从事中式面点速冻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 是一家“连锁门店销售为主 , 团体供餐销售为辅”的中式面点速冻食品制造企业 。从公司股份结构上来看 , 中饮股份目前还是一家传统的“夫妻老婆店” 。目前 , 刘会平、丁仕梅夫妇合计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64.64% 。 同时 , 刘会平又通过天津会平、天津巴比、天津中饮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16.06% , 夫妇二人合计持有公司80.70%的股份 , 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015年 , 刘会平与加华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融资1亿元 , 共同推进在主板A股上市的进程 。 截至目前 , 中饮股份唯一机构股东为嘉华天明(天津)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该机构为加华资本的关联公司 , 占股7.00% 。“投资巴比是一个很经典的故事 , 我们跟踪了五年多的时间 。 ”宋向前告诉投中网 , “我们不是财务性投资 , 我们是战略性投资人 , 算是带资入伙 , 共谋事业发展 。 ”在加华资本接触中饮股份之初 , 很多机构并不相信“小包子也能上市” 。但是 , “我们却非常看好这种‘小产品做出大世界’的商业故事 , 价值判断还是要深耕于百姓 , 深耕于人间烟火 。 我相信 , 顶天立地的事业来自于铺天盖地的产品 。 ”宋向前称 。具体来讲 , 对于中饮股份 , 宋向前看到了三点机遇 。首先 , 包子作为生命周期很长的产品 , 是中国人餐桌上喜闻乐见的面点 , 具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 , 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一个优质的食品形态 。据英敏特《早餐-中国 , 2016》报告预测 , 中国消费者早餐食品总消费将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1.948万亿元人民币 。 到2021年 , 在外食用早餐市场销售额预计将突破8400亿元人民币 。“对于国民健康早餐这个赛道而言 , 中华面点品类是当仁不让的全国冠军 。 巴比馒头占据了刚需高频的赛道 , 深入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之中 。 ”宋向前告诉投中网 。其次 , 连锁业态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 。宋向前提到 , “对于食品加工业和餐饮连锁的结合体我们特别看好 。 因为中国的连锁业态才占到市场的10% , 像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连锁业态一般占市场的40%-50% , 中国连锁式业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最后 , 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升级 , 实现产品升级、品牌升级、制造升级的公司将迎来春天 。“以后 , 品牌化的连锁企业一定会取代街边小店 。 ”宋向前称 , “一般来讲 , 街边小店没有品牌 , 没有品控 , 也无法保证食品安全 , 这确实是个问题 。 连锁加盟模式对于品牌的管理、食品的安全都有所保障 。 这是整个产业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 , 也是未来中国百姓生活升级的重大机会 。 ”1年赚10亿 , “馒头大王”的商业帝国浮现招股书显示 , 2016年至2018年 , 中饮股份营收分别为7.20亿元、8.67亿元、9.90亿元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3762.1万元、1.13亿元、1.43亿元 , 毛利率分别为28.38%、31.51%、33.34% 。到2019年12月末, 中饮股份拥有16家直营店、2915家加盟门店 , 加盟门店的毛利达到30% 。 目前 , 中饮股份的门店主要分布在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江浙沪市场和广东等区域市场 , 未来除深耕华东市场外 , 重点培育北京等区域市场 , 并逐步将业务拓展至全国 。一年赚10亿元 , 将包子卖向全国的刘会平原本只是个普通的早餐店老板 。初中毕业后 , 刘会平便开始卖包子谋生 , 从几摞蒸笼、一块案板、几毛钱的包子起家 , 成就了一段商业传奇 。1995年 , 刘会平辗转在南宁、贵州等地开店 。 “和面的时候一头栽倒面缸里去 , 起来满头都是面 。 ”刘会平曾回忆称 。1997年 , 19岁的刘会平来到广西南宁 , 开始带徒弟做包子 。 1998年 , 刘会平带着仅有的几千块钱来到上海 。 开了多家包子店 , 但生意并不好 , 他开始反思 , 生意到底该怎么做 。“后来我就考虑还是自己的产品做得不够好 , 冷静下来思考以后觉得我们做的这个东西根本不符合上海人的口味 。 ”在做过不下上百次试验之后 , 刘会平终于改良出了对的味道 。2001年 , 刘会平在当时办公楼林立的南京路附近以每月5000的价格租下了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小店 , 取名刘师傅大包 。 三个月后 , 凭借口碑 , 刘会平的门店排起长队 。2003年 , 刘会平赚到了30万元 ,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 , 刘会平将之改名了个洋名字“巴比馒头” 。 很快 , 巴比馒头也凭借自身影响力成为了当时不折不扣的“网红馒头” 。2005年 , 在“上海国际多项博览会”上 , “巴比馒头”获得两个金奖、一个特等奖 。 刘会平也由此被誉为中国的“馒头大王” 。竞速到店到家场景 , 早餐店变革将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馒头大王”也曾遭遇发展的瓶颈 。2014年 , 移动互联崛起 , 几大外卖平台奋力抢占市场份额 , 不甘心受制于别人的刘会平开始思考自己打造平台的可能性 。“平台的意义无疑是非凡的 。 除了缓解高峰期排队带来的订单压力 , 后台的大数据将记录并分析顾客的消费习惯 , 实现精准营销的同时增加客户粘性 。 ”刘会平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 , 对于此次IPO拟募资的9.50亿元 , 中饮股份表示 , 资金将用于建设巴比食品智能化厂房项目、生产线及仓储系统提升项目、直营网络建设项目、食品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品牌推广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 这充分说明了中饮股份努力摆脱传统模式而向“智能化”转型的决心 。未来 , “巴比门店将兼具取货点的功能 。 原本每天就要向门店配送馅料及成品的物流车会把线上的产品一起送来 。 ”刘会平称 。宋向前认为 , 连锁零售模式通过加盟 , 创造了大量就业 , 帮助小B生产者在大城市找到自己的空间 。 以此为基础 , 巴比馒头完全有可能向To B的餐饮供应链等B端业务延伸 , 发挥自己的物流冷链优势 。不仅如此 , 中饮股份也计划在团餐市场上发力 。 “在这个方向上 , 巴比其实是全国最有机会的一个公司 , 它会成为覆盖线上线下和社群三度商业空间的一家企业 。 ”宋向前称 。“未来 , 大家竞争的是到店到家的场景 。 产品的零售场景覆盖冷冻、冷藏和鲜食的部分 , 企业会在全场景、全流程、全系列频谱上展开竞争 。 ”
推荐阅读
- 污染|北京今日空气污染过程持续 建议减少户外活动
- 究竟谁在撒谎?
- 江湖雀语:今日新闻说清退
- 凌厉出手!外国公司,被砍价96%!为了国人拼了
- 首个因疫情宣布灭亡国家诞生,出售土地偿还债务
- 疫情重压之下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打压有深意
- 今日女报|照顾患罕见病哥哥5年不离不弃,40岁弟弟盼双11“脱单”:圆母亲遗愿
- 预售|昨日“定金人”,今日“尾款人”——聊聊“双11”定金预售那些事
- 今日乱弹:竞争、垄断和创新
- 江湖雀语:今日新闻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