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幸运”还是“命运”:最后一届中师生的毕业、分配、入职故事
原题:“幸运”还是“命运”:1999年最后一届“包分配”中师生的毕业、分配、入职故事
作者: 沧州师范学校 苏蔓瓜
文章图片
“同学们,一定要混出个样子来!”我从大巴车的窗口探出脑袋,向送别的人群大声喊。车开出了十分钟,我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同乡老张不住的擦我的眼泪,并安慰我“别哭了”。
二十一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那些同学们,而老张也已在教育局走上了领导岗位。
1 、父母的努力
寒风吹拂着北方的大地,时间到了1999年初,我在沧州师范读三年级。
那年春节过后,尚未开学,父母趁着去县城赶集的机会,要干件大事。“得去找找永安哥,看看安排工作的事。”我母亲说。永安叔叔是我父亲的表弟,当兵转业后,在公安局做副局长。
清晨,我和父母骑了十八里,来到县城。集市上熙熙攘攘,父母破例给我买了一件牛仔裤,一件牛仔褂。母亲还说:买的是大一号的,你还在长个儿。可惜,我没再长起来,那件衣服就一直当大褂,穿了好多年。
穿过胡同,我们找了永安叔叔的平房。炕前散落的鞋子,表明叔叔家并不整洁。谈论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好在,我作为中师生早已经接受了命运:回原籍,当老师。留城里?沧州的买个单元楼要17万,听到这个数字,我好久没喘过气来。至于转行做别的,我没考虑过,也没受过训练。“还是安心回学校,等着毕业吧”18岁的我喃喃自语到。
2、 毕业前的时光
每逢开大会,校园的主路就挤满了人,大家都拎着凳子,排队进礼堂。“965班,拿着凳子,走起!”听到号令,我们便缓缓的向前挪。
礼堂里挤了800多人,作为毕业之前的最后一次大会,规模和时间上,都是空前的。具体讲什么,不记得了,只是望着黑压压的800多个脑袋,我想:这些人都就业后,国家一个月得准备多少钱发工资啊?
毕业前的生活,没有想象得轻松。3月份,教育部发文,拉开了关闭中等师范院校的序幕。大约有2周时间,我们的任务就是:搞卫生。为了迎接“省检”,提高并校的筹码,我们近乎变态的搞起了校园卫生。用到,长廊,雕塑,连花园里大点的树叶,都擦拭了一遍。
我们开始处理自己的“遗物”,大铁柜是无法带回家的,于是都便宜卖回给学校。3年时间,有的地方掉漆了,我们就调出颜色,用毛笔去补漆,然后两人做搭档,抬到生物楼去上交。
粉色的毕业留言册发下来了,同学间忙着互写留言。那时经济条件有限,班里也没有聚餐,三年的饭,都是蹲在礼堂(兼食堂)的地上吃过来的。这样的毕业,和我之后大学和研究生毕业相比,寒酸很多。
一个暗恋我的人,把我叫到教室外,向我诉说最后的衷肠,可惜我什么也不会说。等到离别前一夜,学生会和政教处如临大敌,整夜值班,严防死守。好在我们这届毕业生老实,只扔了几个暖水瓶,也有人大喊了几声:某某,我爱你!但没有更多的事件。
接下来就是本文开头一幕,学校雇了大巴,把各县学生分别送回了老家。
文章图片
3 新的开始
暑假无事,母亲做教辅书小生意,我陪她去了趟保定,并给自己买了本英汉大辞典。妹妹没去过县城,我便骑自行车带着她去,并买了一个竖笛,一个横笛,期间邻居还给我介绍对象,而我最重要的是:等待分配结果。
中师的培养方向是小学教师,不过我分到了中学,也是我的母校。3年前,我中考全县第二名,再加上校长重视我,我被直接分配到初三教化学。无论是分到小学的,还是初一的,都对学校的决定,有些愤愤不平。校长还托父亲告诉我去邻村一位他认可的老师家,讨教教学经验,我去了,不过,他没给我传授什么。
父母早给我买了辆钱江摩托车通勤,我也偶尔骑自行车去上班。“第一年,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表现。”我父亲说。于是,每天清晨,父亲便“嘎达,嘎达”的拉风箱,熬粥给我做早饭。午饭是在学校食堂吃,因为不发工资,我们要自己掏钱买饭,一般都是吃一碗炒土豆丝,吃两个馒头。
推荐阅读
- 母爱|身高不足米的袖珍女孩,不听医生劝执意生子,是自私还是母爱?
- 养老|老了之后存款留给孩子,还是用来养老?选择不同差距大
- |《好好学习》第121课:90后“当家人”
- 保罗·米|两美国经济学家分享诺奖,还是师生关系
- 毕业生|沪上高校首份2021届毕业生就业协议签了!同济大学硕士生回武汉就业,决心为家乡做点事
- 东亚经贸新闻|长春市启动促进高校毕业生来长、留长创业就业“百日冲刺”活动
- 圈外圈|雷浩文背叛李思雨,是为爱迷失了自我,还是害怕变得一无所有?
- 健康科普站|癌症晚期如何治疗?该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放化疗法?要弄明白
- 第一财经|分析:大盘明天高举高打,还是冲高回落?
- |家用选君威还是君越,两款车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