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武|姜武:电影是很讲究一活,不能什么人都来弄( 三 )


他对此的评判标准可以追溯到高中阶段 , 那时候哥哥姜文已经考上中央戏剧学院 , 之后四年时间他总是跟着姜文玩 , 到中戏看演出 , 看他们上课 , “当时就看到好的表演了 , 《桑树坪纪事》《家庭大事》《培尔·金特》 , 觉得演员演得好 , 这小品太高级了 , 演出常常爆满 , 还有倒票的 。 ”姜武说 , “那会儿其实没想要搞这行 , 无非就是觉得有一点收获——你看到什么是好的东西了 , 能判断出什么是好 。 ”
那时候拍戏 , 人都活在戏里 。 “平常穿的都是戏服 , 打第一个电影就是这样 , 彼此称呼、眼神神态、说话节奏 , 都是完全按剧中设定 。 ”
大四的时候 , 姜武跟导演张艺谋拍《活着》 , 和巩俐、葛优搭戏 , 他要演二喜 , 一个跛脚的工人 。 拍戏的四五个月里姜武都是跛脚走路 , 拍完之后将近半个月走路左脚都会内八字 。 拍《洗澡》时 , 因为残障人的角色设定 , 姜武想让自己说话不清楚 , 于是戴了上下两个牙套 , 后来讲着讲着习惯了 , 摘下一个留一个 , 等到戏拍完把牙套全部摘下 , 有小半个月说话不利索 。
对于什么都爱吃的姜武来说 , 减肥是件很难的事情 , 为了拍戏他有过两次大幅度的减肥 。
演《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时他在29天里减了39斤 。 每周二、四、六进健身房 , 第一件事就是把仰卧起坐板调到最高的角度做上200个;每周一、三、五跑游泳池游两个小时 , “困了在水里头睡着了” 。 没有专业的健身教练指导 , 也不懂怎么搭配食物 , 只知道每天要吃一些肉 , 剩下就是萝卜、黄瓜 。
开始拍戏 , 导演赵宝刚一喊“开始”姜武就打报告 , 说想上厕所 , “一喊开始就拉稀 , 对这两个字都起反应了 , 一天上二三十趟 , 后来去医院一查是脱水 。 ”
“最起码你得专注做这事 , 得把这个事做好 。 ”姜武说 , “知道在什么地儿吃苦 , 懂得付出 。 ”
他有些害羞 , 也喜欢害羞这种品质 , 曾经误以为演员需要脸皮厚 , 其实 , “通常害羞要脸面的人容易把事情做好 , 因为怕别人说自己不好 , 所以做起来更认真 , 付出得更多 。 ”
他刚考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时候 , 全家人送他去学校 。 他穿着一件哥哥姜文在新疆拍戏时带回来的维吾尔族衬衫 , 走上台阶 , 全家人在台阶下站着 。 那时候姜文已经凭出演《芙蓉镇》《红高粱》等电影获得一些名声 , 后来又导演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等影片 , 名声更盛 。
常常有人把兄弟俩放在同一个话题中 , 那时候有一个著名的比喻 , 来自一名出租车司机:姜武是一盏台灯 , 灯罩就是他的哥哥 , 你老隔着灯罩看灯 , 永远显得灰蒙蒙的 , 真想看灯怎么样 , 应该把灯罩拿下来 , 就会发现这盏灯本身就光芒万丈 。
在一篇自述文章中 , 姜武曾说:“有的人很羡慕我有姜文这样一个哥哥 。 我也感到很自豪 。 但我并没有想过要依赖他 , 实际上 , 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 如果我是急功近利的人 , 我本可以靠演他的一部电影而一举成名 , 本可以让他专为我策划一部电影 , 再让他找点采访人员朋友写写我 。 我相信只要我这样请他帮我 , 他也不会不帮 , 那我也就用不着这么费力气就能成名 , 就能名利双收 , 就能获得崇拜 。 但我没想过走这条捷径 。 如果我没干什么就成了事 , 这会让我心里不踏实 , 会让我紧张 。 如果我这样做了 , 如果哪一天从上面摔下来 , 那就会摔得很惨 。 对于这一点 , 我心里看得很清楚 。 我为能达到今天的成绩 , 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 但我并不后悔我的选择 。 ”
04
这一切取决于你自己
《洗澡》为姜武带来了更多荣誉 , 包括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长春国际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 。 十年后 , 北京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天天影视圈》与北京电影节协会联合举办“我心中的经典电影形象”评选 , 历时三个月 , 网络票选超过1.62亿 , 《洗澡》中的二明获得最经典时代个性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