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艺会|沈嘉禄:鸡毛换糖


_本文原题:沈嘉禄:鸡毛换糖
涉世稍深后 , 糯米止咳糖让我想起男人对爱情的态度 , 而棉花糖让我想起女人对爱情的态度 。

乐艺会|沈嘉禄:鸡毛换糖
本文插图
(糖画 , 网络图片)
鸡毛换糖是北方市井的叫卖声 , 回荡在上海弄堂里的声音应该是这样的:“糯米——止咳糖……”不用多喊 , 正在打弹子或飞香烟牌子的孩子马上收手 , 汗涔涔地奔回家去 。
糖担挑进弄堂里 , 前后各挂着一只扁扁的竹箩 , 一只是收纳破烂的 , 另一只才是真家伙 , 竹箩上搁一块板 , 糯米止咳糖像一板豆腐一样铺在上面 , 上面罩一块白布 。 我拉开菜橱的抽屉 , 从中翻出鸡肫皮、牙膏皮、电木的灯座也行 , 不够的话 , 再到厨房里找鸡毛、肉骨头、甲鱼壳 。 交给卖糖的老头 ,他慢吞吞地揭开白布 , 操起两根扁扁的铁条 , 铁条头子抵住糖块的边缘 , 再拿起另一条在竖着的那条屁股上轻轻一敲 , 糖块就脱离开来 。 我接过糖块一口吞下 , 让它在嘴里慢慢盘 。
糯米止咳糖的味道并不怎么好吃 , 比起奶糖来韧 劲也差些 , 经不起咀嚼 , 三五下 , 就在齿缝里溶化了 , 回上来一丝 薄荷的味道 , 这也许就是止咳的全部秘密吧 。
一些大孩子在看老头敲糖块的时候不停地说:再大点再大点!
我还小 , 从家里偷出鸡肫皮已经手心出汗了 , 哪里还敢跟老头多要一点 。
过了一会 , 老头后面的竹箩渐渐丰满起来 , 糖块倒并不见少去许多 。 再喊一声:“糯米——止咳糖……”环顾左右 , 扬长而去 。
那时候 , 中学生都在唱一首歌:“我有一个理想 , 一个美好的理想 , 等我长大了 , 要把农民当 , 要把农民当……”
我还没读书呢 , 不懂当农民的伟大意义 , 一溜嘴就唱成:“等我长大了 , 要卖糯米糖 , 要卖糯米糖……”姐姐听了哈哈大笑 , 说我没出息 。

乐艺会|沈嘉禄:鸡毛换糖
本文插图
(谁家孩子能挡住这样的诱惑呢 , 网络图片)
我还自说自话地拿过妈妈的钱 。 那是在我偷鸡肫皮之前 , 也就五六岁样子吧 , 有一天早晨醒来 , 看到母亲的搭在椅子背上的毛衣口袋里露出一张五角钱的票子 , 当时也没多想 , 拿了 , 紧紧捏在手里 , 蹑手蹑脚地穿了衣服 , 脸也不洗就下楼了 。
来到街角的文具店 , 踮着脚将钱递上:“买……书签 。 ”我分明记得当时的声音是打颤的 , 不仅因为天冷 , 衣服穿得少 , 还因为紧张 , 这是我第一次买东西 。 店里的阿婆拿出一套五枚给我 , 每枚书签上画着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抗美援朝的英雄最后的光辉形象 , 是我一直敬仰的 , 虽然那时我还没上学 , 但从哥哥口中 , 我知道了他们的名字 。 我一直想要这套书签 , 现在如愿以偿了 。
我又跑到一条弄堂口 , 那里有一家烟杂店出售蜡笔和铅画纸 , 我从小爱涂鸦 , 一直苦于没有蜡笔和好的纸 , 现在我能画画啦 。
接下来我飞快地跑到另一个街角 , 那里有好几个点心摊 , 麻球 , 香脆饼 , 汤团 , 都是馋人的美味 , 但我咽下口水 , 四下里寻找一直摆在这里的糖摊 。
那个画糖老头是我最最佩服的人 , 我常在他摊头前一站就是小半天 , 只见他拿一只勺子 , 舀了一些褐色的糖液 , 在一块大理石板上那么划拉 , 一只喜鹊就出现了 。 再那么一划拉 , 孙悟空翻起了跟头 。 拿一根竹签按上去 , 略微停一下 , 糖画就粘在竹签上 , 就可以拿在手里玩了 , 玩腻了就一口咬下 , 还咯嘣脆 。整个过程非常有情节性 , 而结局尽在把握之中 。 这简直太神了!就像神笔马良那样 。
极具民间剪纸趣味的糖画插在草扦子上 , 被阳光照出一片金黄 , 天底下最美的图画就是它了 。 我非常想买一块糖画 , 但小鸟要五分一块 , 孙悟空最贵 , 一角 , 最最便宜的是哨子 , 可以吹响 , 也要两分 , 而我的口袋连一枚钢蹦也没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