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上甘岭战役中,他用枪杆诗最先记录下“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原题为_解放军报|上甘岭战役中,他用枪杆诗最先记录下“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上甘岭战役中 , 时任宣传科副科长的李明天用一种特殊的文体 , 最先记录下“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
枪杆诗里有力量
■刘汝山蔺芳帅贾鹏
“战场上哪里最需要政治工作?是前线!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怎么做?那得因战制宜 。 ”“战况紧 , 就猛打 。 打退敌人 , 稍微休息一下 , 趴在工事后面的指战员头一歪就能看到枪托上的诗 , 身上就又有使不完的劲儿 。 ”
——李明天
文章图片
【解放军报|上甘岭战役中,他用枪杆诗最先记录下“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八个人 , 一个苹果/每人吃了两小口/意味深长 , 永远难忘/霍地站起了八班长/他用劲喊:‘增加了我们的力量’/又是一场激烈的斗争/连续打退敌人八次冲锋/张大队长兴奋地叫步话机员/‘歼敌三百多 , 快快报告给首长’” 。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苹果”的故事 , 发生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期间 。 故事主人公、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7连连长张计法多次动员 , 甚至命令战士们吃掉苹果 , 但一个苹果8个人却没有吃完 。 目睹此景 , 张计法情难自抑:“这是什么感情啊?这是革命者团结友爱的力量!是革命者伟大的博爱精神!”
这个真实的故事成为电影《上甘岭》中的感人情节 , 后来张计法写的《一个苹果》入选了小学课本 。 鲜为人知的是 , 这个故事最早得以传播 , 是承载于当时一种特殊的文体“枪杆诗”中 。
“一个苹果的故事 , 张计法给我讲过 , 他们团打电话汇报情况时也讲过 , 当时我们指挥所的人都觉得很感人……”夏末秋初 , 再度讲起这段往事 , 曾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创作了枪杆诗《一个苹果》的九旬老兵李明天 , 数度落泪 , 一旁的女儿递来几张纸巾 , 都没能擦尽老人不断涌出的泪水 。
“枪杆诗 , 短平快 , 是志愿军搞好战场宣传鼓动的独特方式 。 ”李明天回忆 , 当时他任志愿军第15军45师宣传科副科长 , 每天都能接到前线向指挥所的汇报 。 当135团政治处主任冯振业通过电话向他上报一个苹果的故事后 , 他立刻向上级汇报 , 并当即写下枪杆诗《一个苹果》 , 同时和战友宁焕星共同撰写了一篇相关报道 。
“含笑接电话 , 含泪写英雄 。 ”李明天如此形容他们当年在战场上的采访工作 。
“为什么接电话会笑?其实不是笑 , 是欣慰 。 当时 , 敌人飞机炸、炮火轰 , 电话经常不通 。 如果电话响了 , 说明电话线没被炸断 , 不用派人去查线、接线 。 那时 , 出去接一次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 ”
“为什么含泪写英雄?一般打电话过来 , 都是汇报战况、伤亡情况和典型人物 , ‘异常惨烈’‘视死如归’ , 你用什么词形容都不为过……”老人再次用纸巾捂住双眼 , 哽咽得说不上话来 。
为什么创作枪杆诗?“战场上哪里最需要政治工作?是前线!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怎么做?那得因战制宜 。 ”赴火线采访中 , 李明天发现一线指战员最多能在战斗间隙支配一点点时间 。 于是 , 他反复琢磨 , 把采写的英雄故事写成简短动情的诗歌 , 印刷成巴掌大的纸片 , 贴到指战员的枪托上 。 这就是“枪杆诗”的由来 。
“战况紧 , 就猛打 。 打退敌人 , 稍微休息一下 , 趴在工事后面的指战员头一歪就能看到枪托上的诗 , 身上就又有使不完的劲儿 。 ”李明天说 , 当时他不仅把“一个苹果”的故事写成了枪杆诗 , 还宣传了“一滴水”“一杯茶”“一针镇静剂”“一副担架”“一群英雄”等“六个一”的故事 , 这些诗歌为前线指战员带来极大的精神鼓舞 。
李明天创作的第一篇枪杆诗并不是《一个苹果》 , 而是描写战斗英雄孙占元和易才学英勇事迹的 。
推荐阅读
- 解放军报|西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张水利大校就中方1名士兵在中印边境地区迷路走失发表谈话
- 魏国|输不起的魏武卒:六十四次战役上的胜利挽救不了一次战略上的失败
- 解放军报|钻密林 趟激流 墨脱官兵踏上艰辛巡逻路
- 解放军报|接过军旗 做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 解放军报|阿勒泰的秋天有多美 跟边防官兵去看看
-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踏寻父辈足迹 追忆浴血岁月
- 老兵回忆参加抗美援朝说今生无悔|致敬!老兵回忆参加抗美援朝复述上甘岭战役说今生无悔!
- 沈北新区|突发!沈阳两家水果店起冲突,他用甘蔗防对方长刀
- 解放军报|我们不做“说教”的搬运工
- 解放军报|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