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轻骑品历史|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要南迁?又为何选择定都洛阳而不是邺城?( 二 )


可是 ,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 南迁是从维护拓跋氏帝王统治的战略考虑 , 对北魏各阶层的贵族而言 , 他们大多数并不支持 , 因为南迁意味着固有利益将被打破 , 因此拓跋氏的皇帝们虽然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 可是都没有实施迁都的行动 。 到了孝文帝拓跋焘时代 , 对汉文明向往已久孝文帝将迁都变成了现实 。
羽林轻骑品历史|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要南迁?又为何选择定都洛阳而不是邺城?
文章图片
因为 , 在孝文帝眼里 , 除了以上三个南迁的硬道理之外 , 还有一个软道理 , 这从孝文帝拓跋宏和任城王拓跋澄的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端倪 。
拓跋宏对拓跋澄说:“我们国家发迹自北方 , 之后南迁来到平城 , 虽然现在我们的地盘已经非常广阔 , 可是只是形式上的统一 , 因为文化还没有完成统一 , 平城这个地方是用武的地方 , 不是文治的地方 , 要移风易俗非常难 。 ”
羽林轻骑品历史|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要南迁?又为何选择定都洛阳而不是邺城?
文章图片
从拓跋宏的谈话中 , 我们可以了解到他的一个软道理 , 就是要完成对北方各部在文化和风俗上的统一 , 形成一个和中原的大一统完全一致的“统一” 。
这个从内到外的“统一” , 才使得北魏的南迁有了历史性的意义 。
三、两座城市的选择
孝文帝要南迁 , 有两个地方是新都城的合适选择:邺城和洛阳 。
邺城在今天的临漳 , 比洛阳距离平城更近 , 也比洛阳更靠北 , 相对来说 , 更利于习惯寒冷的鲜卑人的生活 。 重要的是 , 邺城比洛阳更加富裕 。
羽林轻骑品历史|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要南迁?又为何选择定都洛阳而不是邺城?
文章图片
邺城是曹魏时期曹操重点营建的都城 , 是曹操在这里建著名的铜雀台等三大台并大会群臣的地方 。 后来羯人石勒建立后赵和鲜卑慕容儁的前燕国 , 都在邺城建都 。 邺城所在的冀州 , 是北魏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 , 被认为“国之资储 , 唯籍河北” 。 遇到饥荒时 , 邺城所在的冀州地区也是北魏对饥民的安置地 。
除此之外 , 邺城的漕运也很发达 , 经过曹操的经营 , 有多条沟渠可以通黄河和江淮 。 邺城更有军事战略上的地理之利 。 当初石勒之所以在邺城建都 , 就是因为邺城有“三台之固 , 西接平阳 , 山河四塞” 。
洛阳是东汉、曹魏和西晋几个朝代的国都 。 相比邺城 , 洛阳做为国都的历史虽然久远 , 可是自西晋灭亡的“永嘉之乱”后 , 洛阳遭受到极大破坏 , 号为“荒土” 。
因此 , 相比邺城 , 洛阳在硬件上没有优势 。
孝文帝却要迁都洛阳 。
四、为何选择洛阳
在孝文帝拓跋宏的曾祖父拓跋焘时代 , 就有过迁都的讨论 , 当时主要从经济的因素考虑 , 大多数人主张迁都富裕的邺城 , 却遭到汉臣崔浩等人的反对 。 崔浩等人认为迁都邺城只能救一时的饥荒 , 对国家来说不是长久之计 , 国家的长治久安赖于文化政治 。
羽林轻骑品历史|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何要南迁?又为何选择定都洛阳而不是邺城?
文章图片
在硬件方面和邺城无法比的洛阳 , 却恰恰在文化政治的软件上有邺城无法比拟的优势 。
孝文帝拓跋宏是具有雄才大略 , 大一统思想的君主 , 他需要获得中原民族在文化思想上的认可 。 东汉以来的京都洛阳 , 代表着华夏正统观 。 以拓跋宏的天下意识和君临天下的胸怀 , 他必须以洛阳为京都 。
前面所述的拓跋宏和任城王拓跋澄的谈话中 , 除了谈论南迁的原因外 , 孝文帝拓跋宏还谈到了他迁都洛阳的原因:“崤函帝宅 , 河洛王里 , 因兹大举 , 光宅中原”他认为长安和洛阳是传统的帝王故都 , 因此以这两个地方为都城 , 才可以真正问鼎中原 。
其实 , 迁都洛阳也是桓温和刘裕等具有雄心壮志的南朝君臣们的理想 , 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没有成行 , 但这些反对主要是基于遏制权臣的政治因素 , 并非反对迁都洛阳 , 他们的理由是待天下统一后再返回洛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