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俗事|他是天才还是骗子?提出的超前概念差点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摧毁( 二 )


密西西比公司最初发行的股票每股为500里弗尔 , 按照约翰·劳的规定 , 民众可用公债购买同等数额的股票 。
公债—法国波旁王朝以其信用为基础向国内民众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
要知道 , 在当时的市场上 , 500里弗尔的公债仅能换来160里弗尔的纸币 , 如此优惠的条件 , 再加上密西西比公司在法国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 该公司的股票很快成了抢手货 。
在约翰·劳的描述中 , 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块富得流油的地方 , 那里到处都是金银铜铅等贵金属矿藏 , 当地的印第安人不识宝 , 常拿大块大块的金子来换欧洲人的小物件 , 如小刀、镜子、布料等 。
反正 , 约翰·劳的意思就是想说:“我们公司肯定能在路易斯安那赚得钵满盆满 , 持有我们的股票 , 您就坐在家里等着数钱数到手抽筋吧 。 ”
因此 , 我们可以想象当年法国民众那种疯狂的场面 , 相信人们见面不再谈论“吃了吗”、“今儿天气不错”等无聊乏味的话题 , 而是“买了吗”、“赚了多少”等与股票有关的话题 。
小俗事|他是天才还是骗子?提出的超前概念差点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摧毁
文章图片
皇家银行印发的纸币
1718年12月 , 大股东奥尔良公爵将约翰·劳的通用银行重组为皇家银行 , 约翰·劳也被任命为法国财政总监 。
不久 , 约翰·劳把密西西比公司与法国东印度公司合并为新的印度公司 。
新的印度公司首期发行了5万新股 , 尽管比起一年前 , 当时500里弗尔的公债在市场上能换来的纸币更加少 , 只有100里弗尔 , 但按照约翰·劳的承诺 , 新股仍可用等面值公债来购买 。
而且到了年底 , 每500里弗尔的股票还可分红200里弗尔 。 股票发行的消息一经发布 , 整个法国立刻陷入了投机狂潮 , 至少有30万人前来申请购买这5万份新股 。
约翰·劳的家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 , 平日里故作矜持的贵族们也不顾体面 , 整天堵在约翰·劳的家门口 , 许多人甚至干脆就在他家附近租房住下来 , 以至于约翰·劳家附近的房租短期内暴涨10倍 。
很多房东虽然没能买到约翰·劳的股票 , 却也因此狠赚了一笔 。 全民“发疯”的“大势”之中 , 也流传着各种离奇的小道消息 , 一时真假莫辨 。
如有人说 , 约翰·劳家附近的一个鞋匠不做鞋子 , 改向股民提供纸和笔 , 每天净赚200里弗尔;一个驼子把驼背出租出去 , 给股民当书桌 , 也赚了不少钱 。
民众如此疯狂抢购 , 印度公司的股价自然也是一路上扬 , 短短半年时间内 , 便由每股500里弗尔涨到10000里弗尔 , 但即便如此 , 股票仍供不应求 。
为了能买到股票 , 人们各出奇招:有一位贵族女士想出一个“英雄救美”的点子 , 即若发现约翰·劳走来 , 就让自己的马车夫故意把车弄翻 , 这样约翰·劳就会过来救助 , 她便可趁机向他提出购买股票 。
这位女士在巴黎城里转悠了3天 , 终于见到了约翰·劳 , 她马上命令马车夫迎上前去 , 然后猛地把车撞向灯柱 , 车倾人翻之际 , 这位女士惊声尖叫着“救命” , 引来了约翰·劳——--她最终买到了股票 。
还有一位贵妇人 , 跑到约翰·劳就餐的酒店里 , 大喊“着火了” , 人们吓得纷纷往外跑 , 她则径直跑向约翰·劳 。
不过见惯了各种场面的约翰·劳已经猜到其中有诈 , 便朝另外的方向跑开了 , 致使这位贵妇人没能买到股票 。
当然 , 最终的事实表明 , 这不算坏事 。 全民炒股的大潮中 , 摄政王奥尔良公爵却感到受了冷落—贵族不再络绎不绝地前来拜访他 , 而是都跑到约翰·劳那里买股票了 。
小俗事|他是天才还是骗子?提出的超前概念差点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摧毁
文章图片
奥尔良公爵
有一次 , 奥尔良公爵要找他的一名妻子代替自己陪伴女儿 , 随从提醒道:“到约翰·劳家去找 , 全法国的贵妇都在那里 。 ”


推荐阅读